■ 吴量亮
特殊时期,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当前,从紧从快抓好中央新增转移支付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工作,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紧要处,让每分钱都发挥出最大效用,考验各地各部门的智慧。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市县财力目前总体存在很大缺口。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新增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等规模性政策,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推动新增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创新之举,对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把推动新增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作为支持做好“六稳”工作、服务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加快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政策尽快落地见效。
及时直达市县,优化支出统筹支持基层财力。此次中央新增财政资金,在不改变预算管理程序、资金分配主体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方案审核、快速直达”原则,完善相关转移支付分配程序。对中央下达的资金,应第一时间细化分配,直接下达市县基层。同时,省级应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收回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和沉淀资金,统筹用于加大对市县支持力度,弥补基层财力缺口。对上级分配下达到县区的资金,市级不得推迟下达和截留挪用,确保基层尽快拿到资金、尽快安排支出。市级财政等部门应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经费预算,切实保障相关支出需要,积极支持县级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
精准安排使用,确保惠企利民资金发放到位。中央明确,今年新增的2万亿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各市县应确定帮扶对象,严格按照中央对新增财政资金的政策定位,进一步锁定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确保直达资金全部落实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实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建立资金发放实名台账,确保每笔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精准科学发放,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整合运用现有资金发放渠道,加强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全面共享补助对象有关信息,杜绝多头申报、虚假申报、违规申报等情况,提高补助对象审核认定的精准度,做到不出偏差、不打折扣。
提升资金绩效,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将绩效管理覆盖延伸到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切实管好用好资金,大力提质增效,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让市场主体和群众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聚焦新增财政资金分配、发放、管理使用等全流程全周期,减少资金沉淀,防止资金滞留,推动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及时公示公开,除涉密信息外,对新增财政资金应做到分配、发放、使用、监督全过程公开,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公开资金分配下达等信息,各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资金发放、资金流向、具体使用情况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乡镇财政是财政政策资金落实的最基层、最前沿,应注重提升政策落实能力,管好用活财政公共资金。严肃财经纪律,对做假账、截留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严肃问责,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党中央确定的好举措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