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文化认同
——“增强安徽文化认同感”系列⑤
来源: 安徽日报 2022-09-27 14:45:11 责编: 武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表现为特定个体或群体对于所属文化系统的归属感。这种认同包括地域、民族和国家等不同层面。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地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安徽文化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价值内涵,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让徽风皖韵软实力展现出独特魅力、时代价值,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需要共同努力。

加快经济发展,夯实认同基础。经济发展是提升安徽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发展尽快缩小我省各市发展不平衡问题,对提升文化认同至关重要。皖北地区由于多方面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对促进皖北可持续发展、提升文化认同产生不利影响。新时代,我省发展迎来重大利好,既要分层分类谋划推进皖北振兴政策举措,又要倍加珍惜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的历史机遇,通过对口合作促进双方交流、提升文化认同。

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是提升安徽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推动省内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强群众文化认同。通过旅游线路优化设计,组成省内旅游特色线路,强化文化体验,增进不同地区人们情感交流。让深居皖南大山里的人和徜徉淮北平原的人欣赏彼此的自然风景和社会风貌,在地域差异中感受安徽多彩文化。加大实地体验式旅游的同时,积极开发网上旅游产业,激发广大网民对好山好水、风物人情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安徽文化向心力、凝聚力。

倡导终身教育,铸就价值认同。终身教育是提升安徽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终身教育理论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世界重大教育变革。幼儿绘本、中小学生乡土教材,乃至老年大学教材均可将安徽文化典型符号以丰富多彩形式表现出来。爱国从爱家乡做起,爱家乡从娃娃抓起。中小学地方性教材《安徽历史》《安徽地理》要突出可读性、可视化,让学习变得快乐,让文化走进心田。做好青少年群体“四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的同时,可将《安徽文化史》纳入自主学习内容,从娃娃开始建立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至真至纯、相伴终生。

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认同氛围。舆论宣传是提升安徽文化认同的重要引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广泛宣传不同文化交流交往交融鲜活案例。组织“热爱祖国、热爱安徽”演讲、书法、歌咏等不同形式比赛,营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良好氛围。加大各地优秀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力度。

打造“文化皖军”,培育文化自信。“文化皖军”是提升安徽文化认同的重要力量。“文化皖军”不仅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不仅包括文艺皖军,也包括社科皖军。提升安徽文化认同感,“文化皖军”责无旁贷。就社科皖军而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在研究规模、学术研究、学术成果等方面有不少成果,但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话语的能力和水平与长三角兄弟省市相比还有差距。打造“文化皖军”,要整合全省多种文化资源,加强对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的综合性研究,精心打造一系列“皖字号”优秀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文化产品,不断增强安徽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增强安徽文化整体影响力。

陶 武

(作者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