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快递进村”,便民兴业新开端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9-27 14:45:12 责编: 武静

近日,“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我省快递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寄递服务时效基本实现“市内一日至、省内三天达”。“村村通快递”目标提前实现,表明我省“快递进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快递进村”是国家促内需、畅循环、提消费的重要举措。“快递进村”自2020年实施以来遭遇疫情持续散发,工作推进难度可想而知,但仍提前半年完成,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也再次证明市场力量的强劲活力与内在韧性。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快“快递进村”步伐,产生了“邮快合作”“交邮快融合”“快递+电信”及“驻村设点”“抱团进村”等不同进村模式,实现各方资源整合和降本增效,共同服务农村用户寄递需求,提高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宿州、合肥等地创建“党建+快递进村”服务品牌,成为农村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载体。“快递进村”经济效益也在凸显。随着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产业链整合和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我省培育出亳州花草茶、黄山茶叶等6个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今年上半年,全省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项目发件量超1.6亿件,带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近200亿元,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增收。

“快递进村”后,村级站点成为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的最末梢。但现阶段“快递进村”,只是快递服务网络覆盖到村,全省1.45万个建制村中多数没有稳定经营的独立快递网点。这是因为,乡镇快递网点主要功能就是派件,只有少量揽件,收入水平总体不高,而村级站点揽件量更少,除少数特色农产品和配套产业发达建制村,多数快递企业无法实现驻村设点。这就需要以维持乡村快递网络稳定运行为目标,加快全省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适度超前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或专业快递园区,推进乡镇寄递物流转运中心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优化共同配送,打造示范站点,完善保障政策,提升乡村寄递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相关市场主体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乡村销售实体,承接各类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一点多能”,多渠道增收。发展寄递主业,服务农产品寄递需求,参与打造本地畅销农产品项目,提高揽件量。长期看,应把进村快递网点的持续生存作为课题,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保障农村寄递网络稳定运行,让广大农村居民和用户持续享受便利的寄递服务。

从长远计,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目标应指向带动更多品类、更大规模农产品上行,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应当看到,现阶段我省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尚有明显短板,主要是快递企业服务范围多数限于初级农产品寄递,拓展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冷链寄递服务。着眼持续有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加快完善我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支持电商和快递企业研发应用生鲜产品寄递包装、低温储运等适用技术,推广可循环利用包装等,使快递企业成为冷链物流市场重要力量,加快提升我省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

“快递进村”,并不意味着城乡快递服务差距就拉平了。乡村活跃消费人口少、投递成本高,一些网点为节约成本,存在随意捎转、不按址投递、违规收费等不规范行为,损害农村用户利益。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开展农村快递市场规范整顿,督促企业加强售后服务,依法查处违反快递服务标准、损害用户合法权益行为,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质量。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在具备条件地方,建设村级快递服务驿站或投放智能快递柜等收投终端,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快递服务便利度。

“快递进村”仍在路上,快递便民兴业“大文章”才开篇。市场如此广阔,发展前景可期,快递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做深做实乡村快递服务是快递业发展的必选项,快递业应当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 宫照龙


    相关新闻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促进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