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系列评论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3-21 08:30:46 责编: 武静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举一纲而万目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大战略,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回望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消费动能继续增强;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高水平开放蹄疾步稳……我国经济之所以能摆脱下行压力实现企稳回升,靠的正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地基。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体现“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思维。应当看到,我国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尚处在开局起步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供给体系质量还不高、国内统一大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管理职能尚未全面理顺,等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结合。在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通堵点、畅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国内经济循环畅通,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方面要坚持扩大内需,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另一方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供给和需求适配性,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抓实体、增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积极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抓实体、增优势,用全球视野统筹战略布局,将能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水平,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丰沛。

补短板、强弱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消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注重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顺势而为、精准施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开拓新空间、积蓄新动能。

■ 刘 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