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让AI歌手唱得响亮唱得合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5-23 09:23:43 责编: 武静

以柔美声线闻名的偶像派歌手为听众演绎热血激昂的《好汉歌》,隐退多年的知名歌手突然演唱流行歌曲……这些场景的出现,并非歌手本人突变形象,而应归功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目前不少AI歌手演唱的歌曲走红网络,部分歌曲播放量突破百万。

所谓AI歌手,简单说就是基于AI技术训练合成的虚拟歌手。不同于生硬呆板、缺乏感情的传统语音技术,AI歌手将真人歌手的歌曲作品、采访录像等作为训练素材,通过大量学习模拟歌手的嗓音、歌唱方式乃至呼吸声,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可以预见,AI歌手将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例如,音乐爱好者可以根据喜好,让AI歌手演唱指定歌曲,发掘更多趣味玩法。这一技术甚至能让已故歌手“复活”,让粉丝时隔多年重新听到熟悉而怀旧的歌声。种种迹象表明,AI歌手有望为音乐行业带来新突破,给行业发展增添科技创新亮色,其存在应值得被肯定。

从另一方面说,AI歌手走红,目前看仍处于法治监管空白地带,不可避免引发违法侵权、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争议。如果没有得到歌手或版权方授权,使用相关素材进行AI训练可能构成侵权。正如民法典强调,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说,既然AI能够模仿歌手声音演唱歌曲,不法分子也可以利用此类技术从事语音诈骗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这一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对待新兴技术,既不能因存在问题“一刀切”禁用,也要积极运用法治手段减少风险隐患。针对知识产权使用问题,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拟规定,“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应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预训练、优化训练数据,应不含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这一办法有望成为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法律指南。当然,如果未来依据该办法管理AI歌手,还应进一步明确哪些训练素材属于知识产权、哪些可以直接使用,通过细化处罚标准划定清晰“红线”。

AI歌手翻唱歌曲低俗不堪,抹黑歌手形象,该如何追究责任?歌手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声音素材,如何避免素材被用于违法目的?随着AI歌手应用场景日趋多元,也可能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无规矩,不成方圆。确保AI歌手技术有序发展,需要未雨绸缪,以超前眼光加快建立健全配套法规,消除执法“模糊地带”,便于职能部门敦促各方履行法定义务,有效追究侵权人员责任,确保将AI歌手纳入法治化管理正轨。

新事物从诞生、发展到走向成熟,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在法治化轨道上推动AI歌手技术有序发展,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不可或缺。例如,某歌手日前推出由AI歌手演唱的新单曲,表示“是我教会AI唱出动人真情的歌”,这种歌手亲自训练AI歌手的尝试引发热议。此外,歌手或版权方可以同网络平台、AI技术研发人员建立合作分成机制,一旦AI歌手产生经济效益,即可按约定比例分成,共享技术红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总之,应在保障各方权益与技术创新之间探索“最大公约数”,孕育更多可行的商业模式,让AI歌手唱得响亮、唱得合法。

■ 梅 麟

    相关新闻
正确看待“特种兵式”旅游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