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在弘扬淠史杭精神中砥砺前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7-18 08:41:59 责编:

历时14年,几十万民工肩挑手扛、日夜奋战、攻坚克难,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锻造了“新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今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淠史杭灌区,这座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至今仍对安徽防洪抗旱、城乡供水和粮食生产发挥着巨大作用。

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更是精神丰碑。决策者、设计师,千千万万参与建设的无名英雄,流下的汗水、迸发的智慧、付出的努力,汇聚在历史长河,凝聚成熠熠生辉的淠史杭精神: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牺牲奉献、科学求实。

五六十年过去了,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大大丰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那段历史似乎成为祖辈口中的“老黄历”,离年轻一代已经遥远,还有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淠史杭”。“淠史杭精神”过时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相比巨大的物质效益,淠史杭工程建设给我们留下的还有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基因一脉相承,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历久而弥新,成为照亮当代人前行的“灯塔”。

老一辈决策者的担当与魄力,是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皖西地区旱灾频发,百姓苦不堪言,1958年遭遇特大旱灾时,当时的决策者以“决不能再等”的魄力,毅然提出修建淠史杭,边建边管边通水,确保群众能在最短时间内受益。这种担当和责任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而非以“官本位”和局部利益为考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前辈看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能力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老一辈建设者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思想武器”。缺钱、缺物料、缺工具、缺车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千千万万建设者没有悲观退缩,而是抱着“一定要把工程修好”的信念,靠着一双双手、一副副肩膀,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比如盛夏时节,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工人要在酷热的井下作业,多少次晕倒在井下,用绳子吊上来以后,喘一口气再下去。与前辈相比,我们生活在物质相对富足年代,是幸福幸运的,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经历一些失意甚至失败。我们要汲取老一辈建设者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困难时咬紧牙、挺下去,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一定能走向最后的胜利。

老一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敬业、科学求实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指南手册”。兴建淠史杭工程时,测绘人员急缺,测绘条件又差,不少技术人员临时学习上岗。令建设指挥部负责同志吃惊的是,那些“现学现卖”的测绘员测量的结果还相当准确,这离不开他们敬业的工作态度。在设计淠史杭工程时,设计师以极度认真的态度工作,他们的脚步几乎遍及灌区的每个角落,有的设计师废寝忘食,一天工作达18个小时。这种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最终造就了淠史杭这一精品工程,也让这一建成50多年的灌区经受住时间检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弘扬先辈尊重规律、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走求真务实之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干之前多琢磨“怎么干”,多了解“是什么、为什么”,以钻研学问的作风干工作,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放眼未来,淠史杭精神依然有着巨大价值。致敬先辈、学习先辈,我们要深刻领会淠史杭精神的内涵实质,在弘扬淠史杭精神中砥砺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中不断创造无愧时代的新业绩。

■ 王弘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