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以城市空间涵养书香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3-09-19 08:11:29 责编:

9月8日至18日,北京书市重返地坛公园。

阔别10年后,8大展区、40万种图书、200多家参展商邀读者以书会友,共赴秋约。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本届书市以“我与地坛”为主题。

“我与地坛”?是的,《我与地坛》。不可否认,不管是30年来地坛书市的存续,还是如今主题的选用,都深受《我与地坛》影响。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的这一代表作中写道:“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史铁生从小住得离地坛公园很近。刚患病致残时,史铁生经常坐着轮椅来地坛读书、散心,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值青年的史铁生,不能展翅高飞,反而折翼坠谷。这位腿脚残疾、病痛缠身的“弱者”,化文字为锋刃,发出不屈于命运的强音。“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地坛被史铁生赋予了独特的人文精神,抚慰和触动了许多读者。

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文IP,地坛书市满足了广大市民对“特价书”的需求,迎来送往八方书友,渐成气候。10年前,因经营困难、消防安全等原因,地坛书市难以为继,暂时告别。而今,面对纸质书阅读难掩式微困境,地坛书市重启。回归之初即掀热潮,本届书市成功奉献了一场高知名度、高参与度的群众性文化盛宴。

红墙黛瓦,松柏青青,人约书香里。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营销圈常挂在嘴边的“氛围感”,是一个不被忽视却常被误解的重要特征。浪漫或新奇的感官刺激,或许能吸引一时流量,但真想让“谁的DNA动了”,靠的是情绪与意境高度统一所带来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地坛书市的回归,顺应了当代人文需求,对“氛围感”的营造也恰如其分。在电子阅读、流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与地坛”专区人头攒动,地坛公园专属冷饮走俏,集章打卡如火如荼……除了惠民特价活动,本届地坛书市更偏重于市民的地坛情怀和古都的文化传承。为了向史铁生的坚韧精神致敬,本届书市举办文化讲堂,邀请史铁生生前的三位好友带来相关主题讲座,情怀满满。其间还举行了旧书公益竞拍活动,普通读者既可为了心仪书籍“奋勇一搏”,又可享受为公益举牌的“豪气云天”,成为沉浸式体验的一大看点。

文化为支撑,城市空间才能书写越来越多“我与地坛”的故事,才有可能唤回游子、留住乡愁。如今,去西安与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牵手,到河南的戏剧幻城做一回“群众演员”,已是游客探寻传统文化的常见选择。就省内来说,去合肥合柴1972文创园体验历史沧桑,去芜湖古城感受“一夜鱼龙舞”,也是日常出行的好去处。立足自身优势,把握消费趋势,以创新让文化更充分融入城市肌理,用科技搭建最新的文化消费场景,广大市民的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

■ 罗 鑫

    相关新闻
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