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盼着平安团圆,但一些突发灾害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涉地广、频率高、损失重。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是应急管理部为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正在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该机制旨在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优化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信息发布、沟通反馈等环节,向可能遭受灾害影响的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公众发出警示信息,“叫醒”基层负责人,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回应”措施,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安全防灾、避险和转移。
基层作为自然灾害的临灾预警“叫应”终端和先期应急处置前哨,完善“叫应”机制、夯实应急基础尤为重要。
基层要突出区域自然灾害防御重点。构建“叫应”联动联通机制,确保应急相关部门预警响应联动,系统通讯热线通畅。完善“叫应”工作机制,规范基层的应急值守、巡查排查、初期研判、信息报送、先期处置、防灾避险等具体响应职责。优化“叫应”准备机制,完善预案、队伍、物资、场所等临灾准备和启用调度方案。抓好“叫应”转移安置机制,“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压实“叫应”责任机制,力促预警信息发布后,应急链条中的各相关层级组织能够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基层要夯实应急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突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地位,统一基层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的应急管理组织,明确常态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考核和临灾决策指挥与协调等工作。完善基层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综合应急救援机构,明晰灾害处置的目标、任务和职责。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一镇一委一站一库一平台”的应急标准化创建工作,夯实基层“有人管、有标识、有物资、有设施、有制度”的应急“五有”基础。
提升自然灾害的基层临灾预警“叫应”能力,建设平安乡村,是展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工作抓手。
要重点突出广大乡村临灾预警“叫应”的准备能力建设,应着眼于抓好重大风险隐患一线应急值守人员的精准情侦力,确保“巡查到边、排查到底”。强化自然灾害农村第一响应负责人的风险研判和信息报送力,力促“评估精准、预警到人”。抓实农村先期处置队伍视情快速启动紧急避险方案的临灾转移力,包保“转移安全、安置到位”。提升乡镇管理队伍和专职队伍迅捷处置灾害的应急响应力,实现灾害的“抓早、防小、打了”。
基层作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救援的先期力量,必须要立足当前,加强事故链分析,切断从风险到事故的传播通路,更要放眼长远,吸取教训、深刻反思,完善基层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提升乡村灾害“防减救”能力,筑牢安全屏障,共建平安中国。
■ 高 瑜 陆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