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曲艺作为一门特有的说唱艺术,群众基础深厚。最近,第十届安徽曲艺展演在淮北市濉溪县举办,当地群众一饱耳福——
传统曲艺,上演新传奇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10-22 15:56:08 责编: 徐文娟

10月13日至14日,第十届安徽曲艺展演在淮北市濉溪县举办。全省广大曲艺工作者继承曲艺传统、促进曲艺创新、打造曲艺精品,记者结合活动开展情况,在现场展开深入采访。

曲艺的“粉丝”多吗?

本届曲艺展演由省文联主办,省曲协、淮北市文联和濉溪县委、县政府承办,濉溪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文旅体局、县文联协办,来自全省各地市曲协、企业工会、曲艺团(社)等单位报送的24个节目参加,分2场进行。

河南坠子《老船工》,曲调铿锵。表演者一开口,便把观众拉回到茨淮新河的建设现场;淮河琴书《一块马骨头》,讲述的是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激励着人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淮北大鼓《茶馆里的故事》再现了人民调解员在临涣茶馆里的工作场景……

随着一个个节目精彩上演,现场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记者注意到,此次展演所涉及到的曲种有对口快板、淮北大鼓、相声、小品、太和清音、界首渔鼓等。

在网络时代,拥有传统表演形式的曲艺还有没有观众缘?10月14日下午的一场演出,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浮出了水面。

秉持“惠民、为民、乐民”理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要求,10月14日下午,在濉溪县古城,“九九重阳节·暖暖曲艺情——第十届安徽曲艺展演惠民演出暨‘到人民中去’安徽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濉溪古城活动”举行。当地离退休干部群众、各界先进模范代表等500多名现场观众与线上11万网友共同观看了演出。中国曲协副主席、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籍薇,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韩兰成,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孟影,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李慧桥,省曲协副主席孙铭泽等名家纷纷登台献艺,梅花大鼓、淮河琴书、相声、快板等各展其姿,交相辉映,精彩纷呈,不时引起阵阵掌声、欢笑声。热情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曲艺相对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更为短小精悍,更有观众缘。而今天的作品更是老少咸宜,贴近时代,很接地气。淮河琴书《家与妈》、相声《语言的艺术》、梅花大鼓《二泉映月》等节目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来自临涣镇的观众陈文章说。

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孟影介绍,此次展演是全省广大曲艺工作者两年来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和展示,对于丰富和拓展全省曲艺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有重要意义。

曲艺传承,后继有人吗?

第十届安徽曲艺展演的24个节目中,有两个节目特别引人关注。一个节目是《新时代里好人多》。11岁的女孩王文慧以淮北琴书形式,敲着扬琴,用自己独特的嗓音,有板有眼地诠释着自己心目中的“好人”。

王文慧今年11岁,在濉溪县南坪中心小学6年级读书。三年前,王文慧随爷爷学起了淮北琴书。“孙女学这个很有天赋,现在经常去敬老院等地表演。”她的爷爷王夫启告诉记者。身为一名农村艺人,73岁的王夫启最大愿望便是让自己的这门手艺传承下来。让他高兴的是,现在孙女所在学校的老师也非常支持孩子学习琴书。老王的一些亲戚朋友也纷纷将孩子送来,随着他学习。本次展演的另一个节目群口琴书《老师 妈妈》是杨姗姗和她的两个妹妹表演的。故事原型是中国好人李平。三姐妹的年龄不大,都只有十多岁,但清脆的声音配上栩栩如生的表演,很快便将一个爱生如子的老师形象呈现给现场观众。

“和往届相比,本届参演节目具有红色主题多、现实题材多,参演曲种更加丰富,参演地市、行业覆盖面更加宽广,参演演员更趋年轻等特点。”在孟影看来,曲种丰富、作品质量好,演员年轻化是本届展演不得不提的亮点。“看到众多曲艺新苗茁壮成长,我非常开心。”更让孟影高兴的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曲艺传承发展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为曲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我们也在发掘新人、扶持新人上下功夫,包括‘一对一’指点。”孟影说。

“传统艺术一定要从娃娃抓起。”这次展演中的诸多年轻面孔同样给中国曲协曲艺之乡(名城)建设委员会秘书长芦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老曲艺,如何创新?

古老的曲艺在今天如何彰显更大的活力呢?“创新”是不可不提的关键词。

“《新时代里好人多》这个剧本是我们最近精心创作的。”老艺人王夫启认为,曲艺创新首先是内容创新,要创作出更多有新时代特色的作品来。也只有这样的节目,才有活力,才有市场。

茶馆文化是濉溪的独有文化。本次展演中,表演者姜灵慧和她的大鼓老师曹廷虎等人一起表演了节目《茶馆里的故事》。“一个人,一面大鼓,这是我们以往的表演,这次我们有两个创新,一个是团体表演,并且配了三弦、二胡、琵琶等增强效果;二是实景演出,让观众们身临其境,一下子就回到了古色古香的茶馆中。”曹廷虎说。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4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还对展演节目从作品的立意、结构的搭建、包袱的设计、表现的手段以及演员的台风、服饰等方面逐一进行了点评指导,打磨提升作品质量,发现培养人才,提高展演实效。

“我们当地的曲艺都是自编、自说、自唱,创作者是表演者,表演者也是创作者。创作者和表演者的‘二合一’,有助于曲艺的进一步创新。”濉溪县文联主席李磊介绍,在“安徽省曲艺之乡”濉溪,有一支五六百人的曲艺工作者队伍活跃在皖北平原和淮北大地上,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和曲艺创作发展不懈努力。该县社区、企业、机关的文化活动,往往都会专门安排淮北大鼓、淮北琴书、坠子等曲艺节目参与表演,培养了大量的观众群体及传统曲艺爱好者。同时,该县以传统文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举办淮北大鼓培训班,鼓励民间名艺人以师带徒等形式,发掘、培育新人,努力改变目前民间艺术队伍后继乏人的现状,尤其是“曲艺进校园”活动,使传统艺术普及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如今,在濉溪县的公园、西大堤等处,经常可以看见拉二胡、吹唢呐、说大鼓、唱琴书的人们。(记者 丁贤飞 文/图

题图:第十届安徽曲艺展演现场。

    相关新闻
走向世界的新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