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实现文学与影视的 “关系升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1-18 09:28:26 责编: 徐文娟

经过去年“拨乱反正”之举,文娱行业浊流渐退,清流显现。其中一个表现是,新年伊始,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消息不断:由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将在春节期间播出,王蒙《那边风景》、金宇澄《繁花》、李洱《应物兄》、陈彦《主角》等文学作品已正式开启影视化进程,仅第十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中就有3部签出影视版权。

影视创作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严肃文学,有望弥补影视与文学之间一度出现的断层。曾几何时,影视与文学的“联姻”非常“甜蜜”,两者共生共荣。改革开放40多年来,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片占故事片产量的30%,且大多是佳作。当时名导演找一个好故事的办法就是翻遍文学期刊,从文学的宝藏中寻找能够转化为影视的“璞玉”。如此创作而来的影视作品具有严肃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人情和人性的表达耐人寻味,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然而近些年来,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的改编占领了影视化的主要阵地,穿越、仙侠、宫斗、言情等热门题材层出不穷,相比之下,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颇为孤寂。在资本与平台加持下,影视行业形成了一个IP加流量明星的病态商业模式,造成题材选取和价值判断上的一些混乱,尤其对基于严肃文学的影视创作带来很大冲击,以至于有导演直言“现在影视界缺的就是文学”。怎么颠覆这个病态商业模式?只有回到艺术创作的规律,内容决定一切。这个内容不但指一个好故事,更意味着要有文学性,有思想内涵、审美追求和价值追求。

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再次成为潮流,这种转变固然令人欣喜,我们也应该对此保有足够的信心。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这种改编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媒介的迅速迭代使影视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社交化媒体大量攫取人们的注意力,各种短、轻、快的文化消费盛行,“爽感”“甜宠”等固化套路不乏追捧,而传统严肃文学的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弱。如何让严肃文学的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与影视的大众文化特质相融合,在影视创作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十分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应该看到,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虽然有些“吃力不讨好”,但近几年也不乏成功的例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开播就获得观众好评,《白鹿原》的电影、电视版都获得较高口碑,前年茅奖获得者陈彦的同名改编电视剧《装台》播出,以一种久违的粗粝、坚硬而温热的生活质感打动人心。今天许多95后、00后的年轻观众喜欢一些经典老片,他们享受的是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而不是所谓的偶像颜值与话题热度。由此可见,严肃文学的改编并非不能赢得市场和观众,而是需要创作者拿出更多的匠心,创作出匹配观众理解力和兴趣的好作品。

今天,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应该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关照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观赏习惯、审美趣味的变化,将一些新的技术和表现手法拿来为我所用,在文学性、思想性与影像的融合上与时俱进。经典作品不会过时,坚实的根基给了它们绵延的生命力,更需要有志向、有抱负的影视人深入钻研、精心打磨,把经典作品的魂魄灌注入影像之中,实现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升级”。(刘振

    相关新闻
岁朝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