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秉红色文化,续写江淮“创业史”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08 09:40:08 责编: 徐文娟

丰厚的革命文物,闪亮的英雄模范,贯通的精神血脉、嘹亮的文艺号角,承载江淮儿女的光荣奋斗历史,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追求。红色文化是连接安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

我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文化建设、旅游提升相结合,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红色文化铸魂固本、成风化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江淮儿女向着峥嵘历史和现实奋斗实践找到答案,凝聚精神力量,续写新时代发展“创业史”。

“传家宝”

——一寸山河一寸血,安徽革命老区县有68个,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每处革命遗址,都是生动课堂;每件红色文物,都在提供“营养”

热烈的阳光洒在八百里巢湖上,浩瀚的湖面泛起粼粼金光,合肥市滨湖新区最南端,渡江战役纪念馆主场馆犹如两艘乘风破浪的巨型战舰,舰首面向巢湖、直指长江。

年轻的讲解员石慧不会忘记两年前那个阳光炽烈的下午,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她全程担任讲解。

“每一件实物都有一段无法忘怀的历史,每一张图片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从安徽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清泉的日记本,到马怀谦烈士的“立功喜报”和“无尚光荣”牌匾,再到开国中将梁从学的双管猎枪,石慧对纪念馆珍贵馆藏文物如数家珍。为了翔实而精准地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她不仅对讲解词字斟句酌,而且向文史专家请教勘正。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安徽革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老区县就有68个,占全省县市区的64%。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在这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皖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红色热土,红色“将军县”金寨享誉全国;苏皖交界的滁州来安,皖东烈士陵园纪念塔高耸,新四军在这里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皖南,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泾县巍然而立。皖北曾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淮北市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和双堆集烈士陵园见证来之不易的胜利……江淮大地保存着一大批重要红色遗迹,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参观缅怀。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江淮儿女的“传家宝”。目前,全省拥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318处,其中国保单位25处、省保单位121处、市县保单位430处;各类可移动革命文物1.1万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869件(套),这是安徽宝贵的红色“家底”。

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每一件红色文物,都充满汲取政治智慧、提升党性修养的“营养”。

“启明星”

——翻开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的鸿篇巨制,镌刻着一个个熟悉的安徽名字,他们是江淮儿女的典型形象,是浩瀚夜空最亮的星

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热血青年为革命牺牲的高大形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在合肥,以两位英烈命名的延乔路迅速在网络“刷屏”,成为市民们缅怀革命英雄的热门“打卡地”。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而具体的人物书写的,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怀着崇高的理想与必胜的信念,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矢志奋斗,建立起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让积贫积弱的中国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安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到早期重要领导人陈延年、陈乔年、王稼祥、王步文,从开国将军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徐立清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从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到时代楷模李夏,翻开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的鸿篇巨制,一个个熟悉的安徽名字镌刻下壮美的篇章。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江淮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光辉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群英谱上留下闪亮的名字,他们是江淮儿女的典型形象,是浩瀚夜空最亮的星。

岳西县的王步文故居,再现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光辉的战斗历程;泾县的王稼祥故居纪念馆,展现革命者献身革命事业的伟大情怀;巢湖市的李克农故居,展开“龙潭三杰”之一的传奇经历;怀宁县的邓稼先故居,讲述一代科学巨匠矢志报国的动人故事……从淮北到江南,那一处处散落在各地的革命先烈故居、英雄模范纪念馆,便是一座座屹立在当地的精神地标,通过陈列的文物、生动的讲解,把英模人物的形象留在百姓心里,把英模人物的事迹广泛传播出去。

“导航塔”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大地发端孕育的伟大精神,承载初心使命,丰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激励引导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个急弯,又一个急弯,再一个急弯……大约40个急弯之后,汽车驶入金寨县斑竹园镇通往沙河乡的S448省道柏树冲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旧址,就位于沙河乡楼房村的周氏老宅。

青砖黛瓦的质朴院落内,一块块展板、一幅幅照片整齐排列,翔实地讲述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及其在金寨的奋战历程。“1947年底到1948年春,邓小平率领前方指挥部在此运筹帷幄50余天,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路线、方针与政策。”金寨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说。

巍巍大别山,铮铮英雄魂。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勇于牺牲、拼搏奋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凝铸成光辉的大别山精神。胡遵远说:“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新时代,我们不再面临枪林弹雨,不再需要爬雪山、过草地,但是在奋进的征程中,我们还会遭遇很多困难和阻力,还会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弘扬大别山精神等革命精神,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奉献、不懈奋斗。”

一段历史,一座丰碑;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积淀与传承动人的伟大精神、赓续与拓展瑰丽的精神谱系的历史。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追根溯源我们是谁,清楚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加坚定我们要到哪里去。

革命战争年代的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老区精神、渡江精神,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阶段的淠史杭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在党领导江淮儿女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江淮大地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是安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江淮儿女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10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各种伟大精神虽然孕育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内涵有所不同,但其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矢志奋斗的精气神却一脉相承,从未改变。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大地发端孕育的伟大精神承载着初心使命,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成为鼓舞激励引导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冲锋号”

——各个艺术门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红色作品,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江淮文艺百花园中耀眼花朵

从《红梅赞》到《青春作伴》,再到《共产党宣言》,近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红色题材三部曲”,青年演员袁媛均在其中“挑大梁”,被同行们称为“红色题材黄梅戏的看家人”。袁媛说:“对于青年演员而言,出演黄梅戏红色题材是挑战,更是机遇。每一次排演的过程,都是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

红色主题,是文化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从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到改天换地的建国基业,从翻天覆地的改革大业到惊天动地的时代宏业,在广袤的安徽大地上,一个个重要历史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个个勇立时代潮头浪尖的英模人物、一个个江淮大地发端孕育的伟大精神,都是百年党史的光辉篇章,都是文艺创作的珍贵素材。

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创作的红色版画,文学家陈登科的小说《淮河边上的儿女》,画家鲍加的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安徽话剧院的话剧《万世根本》……100多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作为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和创作原则,各个艺术门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红色作品,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江淮文艺百花园中最耀眼的花朵。

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首度呈现新中国70年治理淮河的恢宏画卷;广播剧《渡江小英雄》,以“渡江英雄”马毛姐为原型,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黄梅戏《邓稼先》生动再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梦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巨大贡献;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以波澜壮阔的大别山革命历史为背景,展现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生动讲述洪学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人生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文艺工作者深挖江淮红色资源富矿,不断创作红色文艺精品,让光荣的红色记忆留在人们身边,把党的辉煌历史刻进人们心里。(记者 张理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