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一路探索创新 只为群众满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2-03 09:59:35 责编: 徐文娟

安徽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推进会在黄山市召开。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在一线登记大厅调研不动产登记工作。

办事群众自助打证。

截至2018年年底,安徽省98县(市、区)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从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到最多跑一次;从全面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最快一小时取证到部分业务实现“零跑腿”“不见面办理”……自2015年7月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安徽省正式落地以来,我省不动产登记从无到有,一路探索创新,为群众提供日益便捷优质的服务,在全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目前,安徽省已颁发不动产权证书500余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00余万份,全省日均业务受理量1.48万件。

搭架子 快速反应整合职责

2015年7月29日,安徽省政府在滁州市召开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现场会,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安徽省正式落地。会上颁发了安徽省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和第一本林权不动产产权证书。会议要求,各地要按照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要求,大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多年来,不动产登记分散在国土、住建、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分散登记”给群众办事带来较大不便。整合登记职责和机构,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前提,该制度在安徽正式落地后,相关工作开始加速推进。2015年9月底,全省16个市全部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2015年11月底,全省105个县(市、区)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机构整合。仅用4个月时间,安徽省、市、县三级全面完成职责机构整合,登记人员到位。2016年10月28日,全省16个市本级和105个县(市、区)全部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全覆盖,提前2个月实现国家确定的停旧发新目标任务。

筑基石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如果说职责机构整合是搭好的架子,那么资料移交、数据整合、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则是筑牢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基石。为加快推进资料移交,2016年5月—2017年9月,原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多个督查组,将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实地督查。2016年3 月,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将房产档案馆与登记职责整体移交,六安、安庆、宣城、芜湖等城市迎头赶上。1年后,安徽所有市、县(市、区)不动产登记资料全部移交到位,不动产登记“四统一”规模显现。纸质数据共享效率低,要想提高登记效率,存量数据整合、信息平台建设尤为关键。安徽省将数据整合、信息平台建设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各地纷纷接力发起建设和完善,各级政府给力协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达1.7亿元。2015年12月21日,滁州市不动产登记系统接入国家信息平台,2016年,宣城市、黄山市,紧接着合肥、芜湖、铜陵、宿州、阜阳、淮南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2017年5月24日,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安徽省成为第13个全面接入国家平台的省份。2017年8月23日,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通过验收,可满足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传输、管理、共享查询等应用需求。随后,安徽省大力推进不动产存量数据整合。建立半月报制度,定期对全省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工作进展进行通报,省厅登记局会同省登记中心以专题调研方式,到各地督办指导此项工作。各地不动产登记部门攻坚克难。马鞍山市组织专业务骨干,拟定工作进度,加班加点,于2017年10月9日在全省第一个汇交存量数 据。随后,淮北、黄山、六安、宣城、池州等市推进全域存量数据整合,房地数据挂接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登记环节无需补充外业调查。2017年12月30日,16个市105个县、区全部完成中心城区房地现势登记数据整合汇交。随着平台的搭建和数据整合的推进,各类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由分散变得集中、由杂乱变得规范。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于2018年6月—9月,相继召开9次专题业务工作会议,人员覆盖全省105个市县区技术人员,对数据质量进行研讨培训,夯实了各地数据上报质量。截至目前,安徽省登簿量超过了1042万件,为不动产登记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使登记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优流程 全面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目标

2017年12月30日,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座谈会上,厅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次提出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从此,一场减材料,减环节,压缩登记办结时限的战斗吹响了冲锋号。在规范、正确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前提下,安徽各地通过“前置办”“少环节”“减材料”“多共享”“标准化”等多种方式,优化办事流程,压缩登记时限,努力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目标。2018年年初,省厅登记局会同省登记中心,组织各地不动产登记业务骨干,就推进一窗受理工作进行研讨,通过实地演绎,确定最优方案,形成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统一流程,指导各地工作。芜湖市通过推进“互联网+服务”,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该市实行登记业务网上办、查询业务自助办、协同业务联动办,率先在2018年1月12日实现了5个工作日办结,全面实现了“一套材料申请、一人综合受理、一卡交清税费、一单替代票据、一网集成办结、一个小时领证”的“六个一”工作目标,打造了登记流程优、登记效率高、登记创新多、群众获得感强的芜湖模式。宣城市从群众便利出发,缩短办结时限,实现全市窗口同城通办,还把登记窗口延伸至乡镇。截至2018年7月10日,安徽省16市的105个县、区,除继承及复杂和批量业务外,全面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这也是继江苏省之后,第二个全省域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的省份。

提效率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经过两年的“打底筑基”,安徽省不动产登记在2018年进入全速提质增效时期。2018年10月8日,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来自合肥的王女士前来办理二手房过户手续。交税、登记,再加上水电气过户,她1个多小时就全部办好了。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率先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改革前,群众买卖房屋办理过户,必须先后到房管、地税、登记3个部门以及水电气等多家单位,办理交易、税收、登记和水电气等过户手续,最少要跑6个地方、10多趟;改革后,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时,只需到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取“一次号”、排“一次队”、跑“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涉及不动产登记的所有事项,实现了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2018年 10月,黄山市再次发力启动“最多跑一次2.0版”:以“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电子证照”为主要内容,让便民利民更上一层楼。 如今“一窗办理,集成服务”已不仅仅在黄山、淮南、安庆这些省辖市实现,在灵璧、祁门、岳西、金寨、郎溪、宿松等县城也已实现,全省已有98个县区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铜陵市、宁国市、桐城市等地在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以及水、电、气联办的基础上,还将有线电视业务也纳入集成服务服务范围,将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一网打尽”。

壮队伍 作风整治促登记服务升级

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创建示范窗口名单中,安徽省芜湖、马鞍山、巢湖、天长、濉溪、桐城、宁国、东至等14个不动产登记中心均榜上有名。各市、县不动产登记部门工作人员1000多人次荣获“中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巾帼红旗岗”“安徽省政务服务最佳窗口”“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安徽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一支业务过硬的不动产登记队伍。2018年6月1日—8月31日,全国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其实,早在2018年年初,安徽省就已部署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作风排查,针对“推绕拖”“事难办”等作风问题开展明察暗访。省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出“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开展专项行动,积极推动窗口作风建设。作风整治为安徽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实现提档升级再添引擎。2018年9月,安徽省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大督查,对全省16市的35个登记大厅进行明察暗访。督查人员实地查看登记现场,亲身感受办事态度及效率,听取办事群众意见,最后同市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见面座谈。“窗口是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在群众心中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要带着感情为群众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政府服务的转变和提升。”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潘海滨对不动产登记服务提出了要求。为了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黄山市开展不动产登记职业技能大比武,宣城市、铜陵市展开思想修养、礼仪道德及不动产知识培训,阜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连续3年春节假期放弃休息,为返乡群众提供贴心周到的登记服务。蚌埠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曾经因效率低下、服务不优等问题被媒体曝光,通过整改,蚌埠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树立用户思维,重新梳理不动产登记流程和材料,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进行优化和精简,申请材料减少了70%,办理流程压缩5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启动线上服务。如今,蚌埠市从过去“事难办、队难排”转变为全程业务一次办,群众最多跑一次,部分业务及时办结,获得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安徽省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培训,各级不动产登记部门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2018年11月,安徽省不动产登记中心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举办两天专题交流。市、县不动产登记机构有担当、敢创新,摸索出不少思路。如宿州市自统一登记以来,梳理分类,积极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提请政府组织城建、消防、规划等相关部门协商,以文件或者会议纪要的形式作为依据,解决了几千余户群众的办证问题。六安市发现一个问题立即解决一个问题,确保历史遗留问题一个不留。芜湖市启动疑难复杂的厂矿区安置房办证工作,有效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专项整治,全省共整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1.99万件,增加登记人员150名。网签备案、公维基金、竣工验收报告等前置环节被取消,落宗费、配图费、测绘费、评估费、复印费等一大批费用也被取消。登记流程更加优化,材料更加精简,群众办证更加便利。

少跑路 运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2018年安徽省政府推行“一网、一门、一次”,各级不动产机构积极与政务网相接,主动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打造全新的线上、线下双驱办理模式,让群众办证的便利感进一步提升。2018年10月,亳州市不动产登记局依托亳州市大数据平台优势,上线了二手房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网上申办系统,群众可网上申请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并且24小时不打烊。税务、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水、电、气多部门业务网上申请、并联审批,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升级版,办理登记业务让群众只跑一次路,办理查询业务结果免费邮寄,让群众一次路都不需要跑。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与安徽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动,将不动产登记所有业务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不动产登记“全程在线”“不见面登记”,这样的“一网通办”模式,在安徽省不少地方已经落地。截至目前,全省实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大厅已达67个,其中纳入政务服务网的61个;设置自助查询的大厅76个,在银行设置抵押登记端口或办理点的大厅69个,自然资源部要求的指标全部超额完成。目前,咨询、预约、申请、查询等不动产登记服务项目在安徽省很多地方都能网上办理。各地纷纷推动实体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探索不动产登记全自助办理。全省各地登记大厅推出网络化预约服务,实现微信预约,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群众乐享“指尖办事”。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世蕴表示,3年多来,安徽不动产登记上有大部署,下有小创新,从试点突破到全面推进再到规范提升,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安徽不动产登记将进一步强化“主责”“首责”意识,履职担当、再接再厉,在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让群众满意的路上继续迈进。


    相关新闻
“心动安徽·最美人物” 颁奖典礼今晚登陆安徽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