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特别报道:接过精神火炬 奋力逐梦前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4-05 09:31:26 责编: 刘东伟


清明前夕,共青团亳州市谯城区委组织中小学生,到皖北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激励青少年红心向党、建功新时代。 本报通讯员 王飞 摄



4月2日,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的小朋友手捧自制的花朵来到蜀山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表达怀念和敬仰之情。 本报记者 姚林 摄



清明前夕,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世道安稳的和平时期,总有一群最可爱的人,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向险而行、舍生取义,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壮美史诗,令后人铭记和缅怀。

缅怀英烈,就要用实际行动传承光辉遗志、弘扬伟大精神。无数英烈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今天的安定繁荣从何而来,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岗位作贡献,在英烈精神之光照亮的道路上不懈奔跑,让祖国的明天因我们的努力而更精彩,让人民的生活因我们的奋斗而更幸福。

缅怀英烈,就要坚决捍卫英烈尊严,共同守护英烈合法权益。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必然是崇尚英雄、爱护英雄的民族。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歪曲、丑化英烈事迹和形象的言行。我们要坚决与诋毁亵渎英烈的卑劣行径作斗争,捍卫正义和良知的底线,守护好崇尚英烈的昭昭天日、朗朗乾坤。

胜利用牺牲换来,梦想靠奋斗铸就。让我们接过精神火炬,沿着英烈足迹,奋力逐梦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好自己的一棒,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亮丽答卷告慰英烈,回报祖国和人民。(汪国梁)

深情祭扫寄哀思

“忆往昔,诉不尽对先烈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对明天的无限憧憬。”4月2日,合肥市大蜀山东麓的蜀山烈士陵园内,该市临湖社区巢桥居委会工作人员与经开区德颐顺老年服务中心志愿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扫墓祭奠活动。诵读革命诗歌、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烈士纪念馆……在场的每个人都怀着崇敬的心情,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大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周年,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共同参与和营造传承英烈精神、奋进新时代的良好氛围。

同样是清明前夕,来自合肥市芙蓉社区九龙居委会、蜀山区阳光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安徽大学志愿者,相约来到青龙潭公墓,祭奠缅怀抗战英雄张宗泉烈士。活动现场,大家首先向烈士墓碑立正鞠躬,集体默哀。随后又清扫纪念碑,一起聆听革命英烈的感人事迹。面向纪念碑,大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革命先烈,浩气长存。继承遗志,自强不息。扬荣拒耻,成贤成才。奋发有为,勤学报国。人民为先,祖国至上。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这份爱国情怀,用知识和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青年志愿者石浩深情地说,广大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更要以先烈为榜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奋发有为,无私奉献,报效国家、回报社会,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 聂扬飞)

“北有延安宝塔,南有云岭烽火。”清明来临之际,昔日烽火燃烧的泾县云岭大地,春山竞秀、生机勃勃,前来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凭吊革命先烈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这里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仿佛在述说着当年血与火的故事,生动展现了新四军在皖南三年的战斗生活。”近日,滁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干部职工在集体参观纪念馆时,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大家缅怀先烈光辉业绩,追忆党的光荣历史,并举行了敬献鲜花、缅怀烈士暨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依托新四军军部驻扎云岭期间的旧址而建,收藏史料丰富。以“铁的新四军 光辉照千秋”为主题的专题陈列展,全景展示了新四军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对先烈充满敬仰之情的干部群众。泾县琴溪镇中心小学师生在参观后深受触动,特别是模拟蒋家河口伏击战的影像,令同学们如临其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领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负责人唐媛媛告诉记者,近来,省内外许多单位纷纷来馆开展纪念、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通过参观学习增强党性,推动党员干部彰显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滁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负责人参观后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为民服务意识,坚决做到敢担当、勇担责、善作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朱胜利)

网上祭奠慰忠魂

办公室里,大家静静地聚集在电脑前,打开相关网站,在“烈士祭扫”主题页面下庄严完成献花、祭酒、点烛等步骤,并抒写“革命精神永不忘,先烈遗志要弘扬”“向英雄致敬,为美好明天而努力”等寄语。这是4月1日下午,记者在合肥市庐阳区文化和旅游局看到的场景。当天,该局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活动。全体工作人员通过中国文明网、安徽省烈士褒扬网等网站祭奠英烈,以留言献花、祭酒点烛等方式进行网上祭扫,向革命先烈表达敬意。

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和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同志。重温峥嵘岁月,大家深受教育和感染,纷纷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没有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与奉献,就没有现在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们由衷向先烈致敬,也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以实际行动把他们的宝贵精神传承下去。”庐阳区文旅局综合科工作人员杜飞告诉记者。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真正的永恒是开创。清明来临之际,我省各地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将网络祭扫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既寄托哀思、营造缅怀英烈的氛围,又践行低碳环保、文明祭祀的理念。通过网上祭英烈活动,庐阳区文旅局全体工作人员对历史来路更加清晰、思想认知更加明确、政治信念更加坚定。该局负责同志表示,作为新一代的追梦人,要接力伟大梦想,凝聚磅礴力量,沿着英烈先贤用鲜血和生命开拓的道路,步伐坚定,走向民族复兴的明天。(记者 殷骁)

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

4月1日晨,滁州七中校园广场国旗台下,全校3个年级150多名学生,列成方阵,肃穆而立。学校“清明祭英烈”主题升国旗仪式正在进行。

迎着鲜艳的朝阳,升旗手、护旗手迈着矫健的步伐,护送五星红旗穿过学生方阵,来到国旗台前。雄壮豪迈的国歌声中,升旗手展开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强烈的仪式感深深震撼着全场学生的心灵。注视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同学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嘹亮的歌声在广场上回荡,每个人的脸上满是自豪。

“每年清明节到来前,学校都会组织升旗仪式,以此缅怀革命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牢记革命传统,树立高远的报国志向。”滁州七中老师翟如敏介绍。升旗仪式结束后,是“国旗下的演讲”。八年级1班学生代表王文茜走到国旗下,向全场同学做了一场题为《缅怀先烈砥砺前行》的演讲。慷慨激昂的话语中,同学们再次回顾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我们要经常温习革命先烈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凝聚力量,砥砺前行。”演讲的最后,王文茜向所有同学发出了号召。

仪式虽然简短,对学生们来说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们今天的好生活,离不开革命先烈的牺牲和付出。我觉得只有更加刻苦学习,将来多为国家作贡献,才能对得起先烈。”一位同学说道。“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清明节期间开展祭英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能够让大家牢记历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将来报效国家做好准备。”翟如敏表示。(记者 范孝东)

满目青山述先贤功绩

3月31日上午,晴空万里,春风和煦,位于淮南市大通区的新四军纪念林,迎来一拨又一拨参观瞻仰的游客。当天,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2名党员教师来到纪念林参观学习。“清明节快到了,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达缅怀之情。”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孙功介绍,学院每年都组织教师到纪念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节祭奠英烈已成惯例。

作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景点,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是一座年轻的山林。2002年,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几位老同志向社会发出倡议,决定在上窑山一处山坡上兴建纪念林,以缅怀铁军功绩,传承新四军精神。倡议发出后,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当地100多个机关、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千余名新四军老战士、老同志和机关干部、职工,数万名大中小学师生捐款捐物,不到一年时间,共筹集捐款100多万元,顺利解决纪念林主林建设资金。很快,一片60多亩的松柏和银杏林出现在此前的荒山秃岭上。

老同志们还设计了几十块碑刻,述说新四军的光辉历史。登临纪念林坡顶的台阶共37级,寓意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坡上两条主干道,分别命名为“东进长廊”“北上大道”,象征着新四军东进、北上的光荣征程。在四位老同志带动下,淮南市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自筹资金,纪念林周围如雨后春笋般建起记者林、夕阳林、学子林等30多个绿化区,市政府在上窑山下建起新四军历史陈列馆。目前,整个纪念林景区面积3000余亩,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达10多万人次,成为传承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写有“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的纪念碑下,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2名教师擎起了党旗,再次宣读了入党誓词。“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共和国美好的今天。我们一定要传承先烈精神,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孙功激动地说。(记者 范孝东)

    相关新闻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筑牢守护平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