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牢记嘱托闯新路】担当作为再出发 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4-26 09:09:35 责编: 徐文娟

3月26日,航拍的舒城县干汊河镇靠山村桃花园风光。 本报通讯员 张向阳 摄

3月底,砀山县近百万亩梨树进入盛花期,梨树王景区游人如织。 本报通讯员 崔猛 摄

全椒县襄河水利风景区。本报通讯员 沈果 摄

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

呵护青山绿水 共享绿色福祉

■ 本报记者 王恺

为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施林长制改革,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实践探索。林长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我省又将采取哪些举措,推深做实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

“林长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的两年多来,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改革,全省52122名林长积极履职尽责,建立了林长组织、目标任务、改革推进、政策支撑、制度保障‘五大体系’,初步解决了林业保护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理念淡化、职责虚化、权能碎化、举措泛化、功能弱化‘五化问题’,形成了林长领衔负责、部门协同发力、公众广泛参与的林业工作格局,促进了林业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释放了惠民利民的改革红利。”谈起林长制改革取得的成效,牛向阳用建立“五大体系”、解决“五化问题”进行概括。

“我们将通过一年试点、一年推开、一年提升的‘三年行动’,以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有力抓手,加强系统谋划、坚持‘五绿’并进,推进改革走深走实,切实以林长制保护安徽的绿水青山,守护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展望未来,牛向阳表示。我省首创的林长制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去年,国家林草局提出推广安徽林长制改革做法,今年初在安徽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认为安徽在全国率先建立林长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林业保护建设,对全国林业草原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牛向阳透露,下一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即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提升改革引领力;创新林长履职尽责方式,提升林长履职力;创新林业保护发展方式,提升系统治理力;创造更多政策制度成果,提升保障支撑力。

牛向阳表示,将按照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的原则,建立皖北农林多业融合发展、皖江和淮河经济带森林湿地生态廊道建设、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皖西大别山生态经济、皖南生态文化创新示范区。以各级林长责任区为落点,全面建立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切实为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提供服务。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转变森林资源增长方式,完善造林绿化供给体系,完善林业生态保护机制。严格执法监管,强化规划管控,全面落实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监督管理,健全林业生态资源源头保护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深入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和“三变”改革,巩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完善林业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构建森林资源监管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规范化、法治化,进一步放大改革红利和示范效益。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

建立长效机制 系统保护生态

■ 本报记者 夏胜为

“‘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是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安徽省通过保护好山好水助推绿色发展,并通过绿色转型为好山好水保护提供坚实支撑,基本形成了相互优化的保护与发展格局,逐渐蹚出了一条符合安徽发展实际的新路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战峰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要重视推进建立长效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坚决推进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董战峰认为,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根本要求是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安徽实际情况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主要路径是探索形成绿色发展格局、建立绿色经济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主要标志是实现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生态产品,让“好山好水”成为安徽人民最普惠的福祉。这需要安徽在绿色发展新思路、新动能、新路径、新策略上系统谋划和深入实践,实现在保护好山好水的前提下,加快向绿色发展调整。近年来,安徽坚持高位推进、齐抓共管,坚持改革创新、系统谋划,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生导向、补齐短板,坚持制度创新、科技驱动,逐渐蹚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迈出了新步伐。

“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坚决四个‘做好’。”董战峰建议,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长江大保护,坚决推进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董战峰表示,要客观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仍是“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的突出短板。当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历史转折关口,攻坚克难是常态,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战略定力,要从战略上谋划美丽安徽建设。加快推动美丽安徽2035战略研究,明确安徽省2025年、2030年、2035年建设目标、具体指标和实施路径,着手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要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力度,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要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整改,实施河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保障生态基流和生态用水,维护好河湖健康。

“要推进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考核体系建设,建立目标指标监测—统计—评估—考核—奖惩的科学规划与评估考核体系,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推进。”董战峰建议,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排污权交易、环境资源价格等市场经济政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建立大环保治理格局,发挥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积极性和能动性,持续完善林长制、河长制,形成健全的护林护河的责任体系,推进建立全省覆盖的生态补偿制度,探索人民环保监督员制度等,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徽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田淑英: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

■ 本报记者 夏胜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推动绿色发展,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两条腿走路,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轮驱动的生态经济体系。”近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安徽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田淑英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田淑英说,绿色发展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其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有利于在保护好山好水的同时,促进生态与经济双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安徽在“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践中,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进林长制改革,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改革,全面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经验,展现出绿色发展安徽亮点。

“如何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应站在三个大背景下思考。”田淑英说,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个大背景的综合,为我们明确定位、路径带来启示。

田淑英建议,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两条腿走路。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同时,探索生态资源科学利用的途径,促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态、经济”双重需要。具体而言,可以结合安徽实际,围绕河湖、山林、矿区、大气等重点领域,与我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相融合,依托科技创新,借力特色小镇等载体,促进产业向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轮驱动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可利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能耗低排放少的绿色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生态产业化水平,可以生态资源及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的转变,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建设齐头并进,也需要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田淑英建议,加快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立足安徽优势,五大发展理念共同引领、政策共同发力、林长制河长制统筹推进、文化教育科技要素叠加,形成“三个融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教育科技与生态经济的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她建议,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从政府、市场、公众视角,系统设计生态治理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探索完善与之相应的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法治五大保障体系。

“在绿色发展研究上,一些研究机构存在重复劳动、成果低端化、成果难以落地等问题。”田淑英建议,加强政产学研协同,政府部门、高校智库、企事业单位等联合聚力,加强高端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开展深入调研和深度交流,系统谋划,促进政策匹配协调,做好党委政府决策助手。

网友热议

@守口如瓶:近年来,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建议将治污攻坚进行到底,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环境获得感。

@合肥老律师: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事实证明,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好生态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人参与保护,终会人人受益。

@天蓝水清: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安徽空气质量变化有目共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觉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环境的好坏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从身边做起,爱护环境。

@惟精惟新: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随手关灯,适度使用空调,杜绝浪费,爱护花草树木,共建绿色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很环保。

@岁寒三友:我在一家污水处理企业工作。环保产业壮大发展,将有效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与改善。作为环保人,有责任让生态环境恢复本来的属性。从一点一滴做起,小的坚持终会引起大的改变。建议在义务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让环保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老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上,通过转型升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可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相关新闻
【牢记嘱托闯新路】打造生态样板 守护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