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爱国情 奋斗者】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5-02 09:10:13 责编: 刘东伟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一大批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一曲曲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劳动赞歌唱响。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全国劳动模范詹求锋、翟长青、吴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爱军,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维道、张琳……全省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立足岗位、学习先进,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以踏实勤勉的劳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致敬劳动者!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和宣传力度,以榜样力量激励人们见贤思齐,诚实劳动;也要强化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制度关爱,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此,才能让“劳动光荣”成为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感受,激发出无限劳动热情与潜能,创造出新时代更加美好的生活。

涡阳县总工会驻昆山市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站长张维道——“老乡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

张维道

“我现在开起了网店,主营小工艺品。这样就能有更多时间来忙服务站的事。”4月23日,当记者联系上涡阳县总工会驻昆山市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站长张维道时,他正在服务站里忙碌着。

26岁的张维道,在江苏昆山务工多年。2015年,在遭遇公司破产、老板欠薪跑路后,小张毅然挺身而出,帮助89位安徽工友成功追回拖欠工资120余万元。此后,涡阳县总工会授权他担任该县驻昆山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站长。4年来,他共为217名安徽农民工累计追回276.8万元血汗钱,被大家称为“三不站长”——“不领工资、不报销办公经费、维权时绝不退让”。

担任涡阳县总工会驻昆山市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站长后,张维道将每一位农民工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处理。从未学过法律的张维道还拾起书本,逐条研究法律条文,如今关于跟劳工权益相关的法律条文,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让在昆山的农民工老乡们流汗又流泪!”张维道坚定地说。

维权之外,张维道不忘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务工的乡亲们。为了帮助想学技术的困难农民工,他积极向涡阳县总工会申请困难帮扶金。目前,他已帮助39户困难职工家庭成功脱贫,1700余名在昆山安徽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其中有很多人已从普通农民工成功转型为技术工人,收入实现大幅提高。此外,张维道还积极协调联系,结对开展农民工子女帮扶关爱活动91场,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并通过个人义卖筹款,帮助149名困难农民工子女重返校园。

“我也是一名农民工,大伙找到我,就是信任我,能帮到的就尽量帮一把。”张维道动情地说,自己无怨无悔,甘心继续做18万名在昆山安徽农民工的免费护航人。

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公司数控班班长詹求锋——“干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

詹求锋

“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勇于进取,精益求精,都能获得成绩与荣誉。”前不久,在一次“劳模进校园”活动中,六安江淮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控班班长詹求锋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感悟。

詹求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自从2003年进入永达机械成为一名车工后,机床几乎成了詹求锋的唯一“伴侣”。他每天来得早走得晚,常常在机床边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成了同事眼中的“站神”。

2005年,工作成绩突出的詹求锋被调到简易数控班。“我一定要学会操作数控车床。”数控技术零基础的詹求锋暗下决心。没有理论基础,他就借来专业书籍和机床说明书,一个指令一个指令琢磨,一段程序一段程序地研究,常常在机床边摸索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詹求锋就能单独编程操作。此后,他又反复磨练技术,数控知识、编程能力、操作技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很快,詹求锋被提拔为数控班班长,并担任新品试制工作。在他的把关下,公司新品交验合格率不断提高,受到客户的好评,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苦练之外,詹求锋不忘创新。2007年,公司接到一批精密蜗杆订单,要求高,任务急。利用简易数控加工,不但效率低,而且精度又达不到要求。在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后,詹求锋大胆尝试,用废旧的机夹合金刀片,改磨成蜗杆刀片,并利用为数不多的高效数控设备加工,顺利地完成任务,满足了客户每月1.5万套订单的需求,为公司每月带来近30万元的经济效益。

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说,技术升级才是企业取胜的关键。2014年,“詹求锋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主导下,工作室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解决了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在岗位中成长,在奉献中收获,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詹求锋说。

巢湖市散兵镇邮递员郑爱军—— “邮路上的乡亲,是我的亲人”

郑爱军

一身绿色工装的巢湖市散兵镇邮递员郑爱军,笑容灿烂,皮肤黝黑,给乡亲们送信、送邮包时总是见人就笑,脚下生风。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网购大军,今年“五一”节,郑爱军又是坚守岗位,度过一个繁忙的假期。

1983年,初中毕业的郑爱军成为一名乡村邮递员。从此,70多公里的银屏山山路,就成为他的邮路,这也是当地最难走的一条邮路。从最初的步行走土路上山,到后来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走水泥路、柏油路,36年来,郑爱军守着自己的山间邮路,服务5个行政村、13000户分散居住的居民,从未延误、丢失过一封信件。

“这封信是从部队寄来的家书,家书抵万金,我可得及时送到。”“这张报纸是施全根老人的,他退休后就爱看报,可不能耽搁。”36年来,送信已经从谋生的职业,变成郑爱军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常年在户外工作,郑爱军患了风湿病,家人劝他歇一歇,养养身体,可他仍然全年无休,就连大年初一都要到邮局转转,“邮局就是我的家,邮路上的乡亲就是我的亲人,我放不下。”

一路走来,郑爱军风雨无阻给乡亲们送信、送邮包,也默默地为乡亲做好事、献爱心。大岭行政村村民周逢贵和老伴年过八旬,儿子意外身亡,与小孙女相依为命,郑爱军每天进山都会看望他们,时不时送去食品和小礼物;货车司机小张开车时抽烟,不慎点燃了车上货物,眼看要烧到油箱,别人见了纷纷躲避,郑爱军却全速追上货车,帮着小张将火扑灭;在路边石缝里捡到2000元钱,他边送信边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

郑爱军先后被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省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铁四局八分公司高级技师翟长青—— “看到铁轨贯通,是最兴奋的事”

翟长青(右一)

4月26日上午,在中铁四局八分公司“翟长青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公司机械工、高级技师翟长青正盯着墙上的一块大屏幕。翟长青点开合安高铁项目部实时数据,屏幕上立刻跳出100多个监测点状态信息。“一个点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绝对马虎不得。”翟长青认真地说道。

今年58岁的翟长青在铁路设备维护的岗位上奋斗了30多年,凭借遇事爱钻研的劲头以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翟长青对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水平,仿佛一位技艺高超的医生实施外科手术时那般精准,同事们都称他为“铁路铺架设备的守护神”。

2006年,合宁高铁焊轨施工时GAAS80焊机出现故障。经过检测,翟长青很快判定问题出在主机集成电路主板上。国外维修人员建议换主板,但至少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工期压力下,翟长青展现了高强的应急处理能力,他指导现场技术人员拆开主板,很快锁定一块变质的电器元件,并马上购买安装,只用了半天就排除了故障。2008年,合武高铁铺架工期紧迫,一台移动焊轨机上的卡特彼勒发电机却出现故障,等不及外商维修,翟长青根据工作原理和经验比对后,大胆采用国产器件进行产品替代,很快使发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使用。

作为技术领头人,翟长青深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实现技术攻关,离不开团队的协力进取。为此,每次处理设备故障时,翟长青都把工地技术人员带在身边,现场传授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培养出多个铺架设备技术团队。2014年,“翟长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聚集了公司20多名技术骨干。在翟长青的带领下,仅2018年,工作室就完成了轮胎式地铁铺轨车研制与施工技术等3个技改项目。“看到铁轨贯通,是我们最兴奋的事情!”翟长青说。

合肥东方节能科技公司总工程师吴鹏—— “刻苦钻研,是技术工人的本色”

吴鹏

合肥东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鹏十几年磨一剑,用灵巧的双手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他研发的四/五切分导卫装置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轧钢产量3倍至4倍;控温控冷穿水技术每年为钢铁行业节能约240亿元;取得上百项国家授权专利,其中26项为发明专利……

吴鹏所在的轧钢业有一句行话,叫“轧钢就是轧导卫”。多切分导卫技术是轧钢行业核心技术之一。吴鹏和他的团队,是国内从事导卫装置研发的先行者。多年来,他们凭着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攻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我们生产的导卫装置,价格只有进口同类产品一半左右,性能却不比国外同类产品差,而且更符合国内生产环境和工人操作习惯。”吴鹏说。2009年,“四/五切分导卫装置新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目前,东方节能公司生产的四/五切分导卫装置占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出口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20多家钢厂。

为带动更多人投身技术创新,吴鹏领衔组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内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校合作,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培训。

30岁的技术员王磊,只有大专学历,进入公司后一直从事产品检验工作。吴鹏慧眼独具,发现王磊善于钻研、不怕吃苦,便鼓励他加入劳模创新工作室从事技术研发。在王磊眼中,吴鹏做事情专注严谨,待人宽厚温和,传授技术时总是耐心细致,毫无保留。

“跟着吴总工学习是一段非常宝贵的经历,从老师身上,做人做事我都学到了很多。”在控温控冷穿水技术攻关中,王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刻苦劳动、拼搏奋斗,是技术工人的本色。我们将继续拼下去,为轧钢业技术创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吴鹏表示。

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工程师张琳—— “防堵漏洞,让更多人安全上网”

张琳

“只有及时发现、防堵安全漏洞,才能让更多人在安全的环境下享受信息技术的便利。”面对记者采访,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工程师张琳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2011年入职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时,张琳被调剂到网络安全这一岗位。网络安全技术零基础的张琳从头做起,潜心钻研,苦练技术,而且练就了高强的本领。短短几年间,他先后取得了信息安全认证专家、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信息技术基础架构、通信管理员高级技师等多项国际国内顶级专业认证证书,还成为了全国网络安全大赛竞技台上的佼佼者。

2014年的3月、5月的两起宽带账号盗用案件,张琳配合执法机关分析定位,最终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为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2015年,他第一时间发现“欢乐照”“CTB-Locker敲诈者”等多个病毒程序,并牵头开展恶意程序分析处置,及时控制此类恶意程序在省内的传播和危害。

铸牢网络安全闸门,防范是关键。张琳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完成了30余个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和下发,初步实现全省网络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深入研究安全技术,向专家请教、与厂家交流,积极建设,最终构建出一套覆盖事前发现预警、事中防护管控、事后溯源追责的综合化立体防御体系。

从2011年至今,张琳先后评估和整改主机逾450万台次,将漏洞主机占比从最初的近20%成功降低并平稳控制在0.1%以下,实现全省网络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迄今为止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零发生。

为了让更多的人投身网络安全事业,他主动承担企业内训师角色,成功带出一支技术精良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他和团队成员主动创新,利用参加集团内部大赛获得的数据,开发了一款可以探测内部漏洞的工具。“作为职业堵漏洞的,我们必须更专业!”张琳开玩笑地说。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贾学蕊 范孝东 殷骁 柳文

    相关新闻
凝聚职工力量 争当时代先锋 激发更多创新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