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榜样】
扎根深山,巧把“仙草”变“金草”
——记霍山县太平畈乡党委书记贺新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2-04 07:12:47 责编: 徐文娟

11月28日,雪后的霍山县太平畈乡空气格外清新,在当地国家级霍山石斛种源保护基地里,生长在岩石上的米斛点点翠绿与寸寸白雪相映,格外美丽。

位于该乡的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馆正在做开馆前的最后准备。“建这个博物馆就是为了挖掘石斛历史、传承石斛文化、打造石斛品牌。”太平畈乡党委书记贺新建告诉记者。

2015年,贺新建走马上任之时,太平畈乡的石斛产业规模小、质量低、没名气。他广泛调研、多方论证,提出“做大石斛产业,打造石斛之乡,推动石斛之旅,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

“咱们这里这么多石斛企业、合作社,遇到了发展问题都是贺书记牵头解决。这几年,石斛种源保护越来越好、基地也越来越完善,多亏贺书记多方协调,市、县大力支持,咱们的石斛通过了专家立项,明年有望纳入药典。”霍山县长冲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祥林告诉记者。

如今,太平畈乡石斛基地规模已达13000多亩,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266家,年产值达10亿元,太平畈乡石斛产业由单一种植走向了三产融合、由单打独斗走向了集群发展、由粗放加工走向了技术创新、由默默无名走向了全国知名。

“太平是个药材乡,没有晒场无处放。各种车辆停路旁,街道混乱不像样。他为药农来着想,建起晒场千平方。现在街道多亮堂,两边树木桂花香……”这是太平畈乡村民李友全写的一首打油诗。

“让乡村更美、让百姓更富。”一直都是贺新建的期望。这几年,太平畈乡每年投资近6000万元用于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美丽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贺新建的推动下,石斛文化广场、石斛文化博物馆、综合交易中心、集镇新区循环道路等一批利民惠民项目快速推进,全乡面貌焕然一新。石斛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就业、增收渠道,全乡长年共计3000多人从事石斛生产加工,临时用工达20多万人次。全乡共流转土地山场13000多亩,流转费用每年达500多万元,且50年长久收益。几年来,太平畈乡减贫3015人,贫困发生率由22.6%降至2.6%。

10年来,贺新建的工作岗位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山。贺新建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曾经也是乡镇干部,也曾经在太平畈乡工作过,那时候她就深深扎根在深山老林。

2016年洪灾,太平畈乡24小时降雨量333毫米,贺新建带领乡村干部,奋战七天七夜,确保全乡无人伤亡。在断水断电、交通断绝的情况下,贺新建组织党员骑摩托车,然后又步行近4个小时山路,搜寻到手机信号,向外界发出平安信息。“母亲的经历日日夜夜激励着我。新时代要有新担当,作为乡党委书记,1.48万乡亲都是我的亲人,让产业更强、让乡村更美、让老乡更富,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药库,是我不能卸下的担子。”贺新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袁野

    相关新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合肥:实功实做见成效 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