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2020来了】
实干兑现承诺 奋斗托起梦想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12-31 09:27:27 责编: 徐文娟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汇聚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奋力追赶时间脚步的耄耋老人叶连平,还是长期野外劳碌、三次延迟退休的朱恒银;无论是从农民工成长为“徽菜大师”的尹亲林,还是25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工作岗位的“最美职工”董慧……他们都是各行各业冲锋在前、奋勇在先的英雄模范,都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干一行爱一行的先进典型,都是可亲可敬、有血有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人物。

心怀梦想,扬帆启航。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了一往无前的动力,才有了攻坚克难的勇气,才有了让梦想成真的信心;因为有梦想,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因为有梦想,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会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不断拼搏、不断奋斗,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

接续奋斗,砥砺前行。梦想是山巅,奋斗是脚步;梦想在心中,奋斗在路上。奋斗是抵达梦想的通行证。不奋斗,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再好的蓝图只能是纸上谈兵,再美的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榜样都是奋斗出来的,他们用奋斗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灿烂的未来。

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每个人总会面对林林总总的纷扰和形形色色的诱惑,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量出品格的厚度,标志境界的高度。心有大爱,就不会囿于小我,就会锻造扛起重任的铁肩膀,涵养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心有大爱,在危险困难面前,就会选择奉献担当、勇往直前、百炼成钢。

用实干兑现承诺,用奋斗托起梦想。也许我们的岗位很普通,所做的工作也很平常,但人生舞台上“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每个人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从自己做起,把本职做好。个人理想融入伟大梦想,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美好的梦想终将变成现实。(张岳)


刘双燕:“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乡亲掉队”

■ 本报记者 李晓群

“今年养殖销售情况咋样?”在亳州市利辛县周牌坊自然庄贫困户周亚军家里,朱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和他拉起了家常。周亚军当年从一只“扶贫羊”开始,发展到现在的60多只羊的规模。这次走访,刘双燕发现他又扩大了羊舍,有五六只母羊还带了小羊,春节之后再采购一批小羊,养殖规模预计可达100多只。见到这样的喜人场景,刘双燕欣慰地笑了。

年底了,村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怎么样?这段时间,刘双燕一直忙着走访贫困户。作为选派扶贫干部,她连续担任我省第五批、第六批和第七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一干就是8年。由于脱贫攻坚方面的工作出色,刘双燕获得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2012年3月,刘双燕驻村的第一站在利辛县城北镇陆小营村。这是离县城最远、最落后的村。面对困难,刘双燕下决心要在村里好好干下去、干出样子来。她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跑项目找资金,为陆小营村争取到50万元,把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

2014年11月,刘双燕毅然选择继续留任。2015年初,按照组织安排,已经在陆小营村扶贫3年的刘双燕转任朱集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朱集村是一个有近6000人口的深度贫困村,贫困群众达700多人。经过调查,刘双燕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通过4年多的努力,如今的朱集村,地里有果树、土鸡、牛羊,水里养着鸭子和鱼,再加上光伏发电、林下经济,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逐渐形成。修建公路,改造电网,接通自来水……刘双燕的一个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朱集村也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2018年,刘双燕任期已满,面对乡亲们的深情挽留,本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信念,她又主动申请再留村3年,成为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一个贫困乡亲掉队!”刘双燕说。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和千千万万的扶贫战线工作者一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顽强拼搏,不辜负乡亲们的期盼和组织的重托!


张家丰:“让每个人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最近开发制作了品牌牛肉酱、大礼包,现在是年货销售旺季,这些东西不愁卖。”在蚌埠市固镇县汇金美食街的一家饭店内,张家丰和妻子张晓宇正在张罗着店里的生意。岁末年初,店内熙熙攘攘,张家丰一家人忙里忙外。

2019年9月,张家丰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与张晓宇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如今,张晓宇的身体还需不定期检查,一边照顾妻子,一边经营饭店,成了张家丰生活的主要内容。“今年一年忙碌而充实,日子越来越好,我们对新的一年也充满期待。”张家丰说。

2008年5月,张家丰的女友张晓宇突发脑积水,陷入重度昏迷,被送往南京救治。当时正在合肥读大学的张家丰得知消息,毅然放弃学业,不顾亲友的劝说,主动来到医院照顾张晓宇。遗憾的是,一段时间的抢救没能改变张晓宇成为植物人的命运。此后,张家丰不离不弃,搬到了晓宇身边,当起了晓宇的护理。直到2010年9月,晓宇终于睁开了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喊出了张家丰的名字。

2012年元旦,历经患难的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婚后,两人合计着要开一家饭店。获悉张家丰的想法后,固镇县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协调银行提供了13万元贷款,并联系燃气公司赞助了1.7万元天然气入户安装费用,县市场监管局也为他们提供证照办理的“绿色通道”服务。今年8月28日,饭店装修升级重新开张,在一家人的合力经营下,生意一直不错。“这几年我们生活很充实,生意也很顺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张家丰感激地说。

得知张家丰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后,很多人愿意到他的店里消费。为了回报大家的帮助与信任,张家丰和张晓宇参加了当地的志愿者协会,一有空就去参加公益活动,坚持把爱传递出去。“这不仅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一份重要的责任,今后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幸福生活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用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

新年寄语:

全面小康不仅是生活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希望凝聚道德能量,让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董慧:“小康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 本报记者 贾学蕊

“我们公司新上的轴承架自动加工生产线由3台设备组成,一个班次只需要一名工人就可以操作生产,而传统生产线需要6台设备、4至5名工人同时操作。”12月27日下午,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刚刚检查完生产线运行情况的董慧告诉记者。

干净利落的工装,沉稳从容的气质,专注严谨的态度,工作中的董慧看起来认真而又美丽。从普通操作工到数控车床调整工、数控车工高级技师,董慧25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工作岗位,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年,她又荣获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被评为全省最美职工。

在轴承架自动加工生产线之外,企业今年引进投产的另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也由董慧牵头负责技术保障工作。她带领青年员工在方案设计、桁架机械手选型、自动化整体集成及生产线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使生产线提前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了28%。

“现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一线职工也要紧跟技术更新步伐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为新时代贡献智慧和力量。”董慧说。多年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在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十强中位居第七。伴随企业的快速发展,董慧也在不停地学习、提升,从一个连电脑都没有见过的农家女孩,成长为行业专家、技能大师。

参加工作25年来,董慧主导和参与数控车床技术、工艺改进和新产品试制项目130多项;累计开展中高级培训1000多人次,培养技师10多名,高级工50多名。

从零开始学习数控指令和编程知识,董慧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她还积极参加国家人社部举办的技能脱贫报告会、全省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等活动,赴蚌埠市、金寨县等地向青年学生“传经送宝”,宣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省人社厅组织下,董慧通过现场教学和网络直播,在自己的生产车间里主讲“开学第一课”,面向全省60所技工院校的数万名新生分享奋斗经历,激励大家爱岗敬业,做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董慧说,小康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新的一年,祝愿每个人、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全国劳模,董慧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带徒传技,竭尽所能助力脱贫攻坚。

新年寄语:

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青年职工提升职业技能,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助力安徽制造、安徽创造。


叶连平:“用大爱照亮留守儿童通向梦想的阶梯”

■ 本报记者 张岳

“2019年我三次进京接受表彰,在路上我在思考人生中的‘轻与重’,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教育公平。”全国道德模范、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说。

荣誉很重,名利很轻。“这一年,我获得很多沉甸甸的荣誉,收获很多鲜花和掌声。”12月26日,在叶连平家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证书,几乎摆满了一桌子,站在旁边的叶连平一脸平静,一脸幸福。

从教几十年来,叶连平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却从来不看重这些,更不在乎名利得失。“我在他家里看到荣誉证书和奖杯被扔得到处都是,就提议把他所有的荣誉证书都保存在学校。”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说。

随着叶连平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一些商业活动找上门来,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我要把每分钱都用到孩子们身上,这样花钱才花得值。”2012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学生很重,自己很轻。19年来叶连平成立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不仅分文不取,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教具以及组织孩子外出参观。对于离家比较远的学生,他还包吃包住,悉心照顾。

2018年暑假,叶连平骑车时意外被撞伤了腰椎。手术后,医生让他卧床休息100天。但手术后仅四天,叶连平就坚决出院,回到孩子们身边。叶连平至今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室内摆设陈旧,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穿着也极其朴素,至今仍穿着破旧的衬衣和带有补丁的裤子。

未来很重,过去很轻。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的墙上写着一行字:“村庄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连平回忆起往事,特别是说到帮扶过的孩子有多少人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一路走来,叶连平帮助了1000多名儿童提升英语水平,用大爱照亮留守儿童通向梦想的阶梯。“我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时间赛跑,才能多教些孩子,用实际行动维护教育公平。”叶连平说

新年寄语:

全面小康,教育优先。2020年,我已是93岁的老人了,但我会以“归零”心态,奋力追赶时间的脚步,把每一分钟都留给孩子。


朱恒银:“国家富强需要每个人的拼搏奋斗”

■ 本报记者 朱胜利

“一年总有几个月是在野外工作。”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高级工程师朱恒银告诉记者。不久前,他被批准第三次延迟退休,继续工作2年,承担《5000米新型能源智能钻探设备及技术研究》的省重大研发项目。

44年来,朱恒银攻坚克难,执着技术创新,攻克了定向钻探技术难关,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为国家创造了上千亿元的经济价值;先后参加和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分支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系列成果,攻克陡矿体等无法勘探矿体系列难题。他从一名普通的钻探工人成长为钻探专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中国好人、省优秀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技术创新能手。

“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朱恒银工作的第一站是在霍邱县。他记得,当时住在用土坯垒筑砌成的“干打垒”房子里,有时甚至是住在当地老百姓家里的牛棚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到各地钻探,见证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奋斗步伐。

“即将迎来的小康社会,是美好生活的新图景,也是干事创业的新起点,我们要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朱恒银深有感触地说,个人的美好生活都依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家的繁荣昌盛又需要每个人的拼搏奋斗。经济富裕了、天蓝水绿了、社会文明了……这些来之不易的变化,我们要备加珍惜,更要加倍努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新年寄语:

我们要抓住新时代新机遇,继续发扬劳模工匠精神,为国家和人民事业再立新功,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贡献。


潘苗苗:“和父老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 本报记者 张岳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帮助贫困户,和父老乡亲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安徽谷优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苗苗说。12月18日,在“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企业”昌景黄高铁项目部的活动现场,潘苗苗告诉记者,今年春年前,她要和去年一样,下村入户看望贫困户,带去关心帮扶。

作为凤阳本地人,潘苗苗听着“大包干”故事成长,受“小岗精神”耳濡目染,骨子里有着一股闯劲。

2004年大学毕业后,潘苗苗满怀致富的愿望回到家乡,投身于父亲曾从事的粮油加工业,从一线做起,一步步成长为管理者。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对农业农村有着深情和热爱,更需要致富带头人。”潘苗苗说。2017年,她带着创业项目“全谷物食品项目”落户小岗,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高杂粮含量全谷物食品的研发生产。

朝迎曙日升,暮送夕阳下。每天潘苗苗都在工作中度过,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夜里坐车出差,把车站当成宾馆休息,只有过年才能陪陪家人。在高达四十度高温的实验室攻关,在零下十几度的车间量产实验……其中艰难辛苦不言自明。

“潘苗苗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功研发出七彩谷物杂粮意面,宝宝谷蔬面、儿童谷蔬面,时尚意大利面等小岗系列面条产品,开拓了面条多元化的新方向。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潘苗苗带领团队先后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个,国家技术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2019年科研成果转换成了生产力,产品打开了市场,翻开了新的篇章。“明年,我们要把谷优美品牌带到更大的舞台,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健康、美味、方便的主食产品,要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去。”潘苗苗信心满满。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潘苗苗不忘回馈社会。她热衷慈善公益事业,捐助贫困家庭大学生、留守儿童和孤儿上学,为贫困户、五保老人送钱送粮,帮助贫困村修路建桥,还赞助凤阳县青年足球赛和安徽科技学院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公益活动。她也先后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我们要把社会各界对谷优美的支持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扶贫济困,带领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一起奔向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尹亲林:“让世界爱上徽文化”

■ 本报记者 张岳

12月29日,刚从上海参加完奥林匹克国家烹饪代表队品鉴会的尹亲林,回到合肥后又要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场活动。2019年,尹亲林作为中国烹饪代表队主教练,参加巴基斯坦世界烹饪锦标赛并获得5金4银的优异成绩。他的团队还获得国际顶级厨师中国邀请赛团体金奖等。他本人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最美厨师”“江淮杰出工匠”等荣誉称号。

出色源于热爱,也源于勤奋。1973年,尹亲林出生在当涂县一个普通农家。他的伯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徽菜老师傅,父亲也是很受欢迎的乡厨,受长辈的影响,尹亲林从小就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热爱这个行业,每次见到或吃到一道新菜,我都能记住它的做法。”热爱加上天分和勤学苦练,尹亲林被派到马钢招待所实习。他从打扫卫生、择菜、剖鱼做起,勤快麻利、任劳任怨,后来尹亲林被调往马钢公司北京办事处工作。

在北京,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菜系,一下子打开了视野。除了做好徽菜以外,精益求精的他还抓住一切机会向其他菜系的名师学习,技艺越来越纯熟,离好厨师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虽然尹亲林对各个菜系都有所涉猎和建树,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他还是最喜欢家乡的风味。

经过十年磨炼,尹亲林推出了“臭鳜鱼位吃”“李鸿章养生烩”等新式经典徽菜,还将鲁菜与徽菜融合形成徽商官府菜,设计出“太白宴”“香菇宴”“周瑜宴”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高级菜肴。

“我也积极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通过技术扶贫,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拥有脱贫致富的本领。”尹亲林说。

现如今,尹亲林除了在各地指导徽菜风味饭店的厨政工作外,还成立了合肥亲林徽菜研发室,组建了十几人的研发团队,研发现代徽菜,弘扬徽菜文化。这位徽菜“掌勺人”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参加联合国烹饪大会、联合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见面活动、上海国际烹饪大赛……

新年寄语:

新的一年,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徽菜、喜欢徽菜,涌现更多的徽菜厨师,和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相关新闻
医保一体化 需练好内功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