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在宿松县偏远山区,这位乡村教师倾心执教36载,2019年被评为“安徽好人”和“全国模范教师”。如今,他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未来更满怀信心——
扎根山村 甘做“红烛”照学子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08 09:13:59 责编: 徐文娟

一座座大山渐入眼帘。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数幢宿舍楼和现代化的教学楼;操场上,标准化的跑道和各类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上午10点多钟,正是课间操时间,轻松愉快的音乐回荡在校园中,孩子们在操场做着舒展动作。

10点50分,上课铃响,该校语文老师董广志来到二年级的课堂,开始了上午的最后一节课。

驻守深山

高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朴素的衣着是50多岁的董广志给人的第一印象。

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西北边陲的陈汉乡是该县面积最大的山区乡镇。连绵的大山没有动摇乡村教师董广志30多年扎根于此的决心。

1984年,年仅20岁的董广志从安徽省太湖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当时的宿松县陈汉区广福辅导小学任教。十几名教师中,董广志是仅有的两名中师毕业生之一。

由于家在隔壁乡镇,每天来回不方便,董广志选择了住校。他利用晚上时间整理教务,辅导同样留校的学生做功课,白天和夜晚一样忙碌,“多陪伴孩子们就可以多为他们送去一点知识。”

4年后,因偏远的村小学缺少教师,董广志主动担起了重任,先后前往独山小学和河口小学任教。刚到独山小学,看到200名学生挤在4间加起来才100多平方米的破旧房屋里,没水没电,董广志坐不住了。找村民、找学校、找村委会……在他的努力下,村里想办法解决了教室的用电问题,并为学校加盖了一间教室。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改善了,全校唯一的住校老师董广志却还是住在破旧的办公室里,毫无怨言。董广志的妻子邓玲华曾经不理解这个“不着家”的丈夫。孩子生病、家里农忙,他都帮不上……

1990年,董广志被调往河口小学。因河口小学没有住宿条件,他不得不每天早晨5点多钟就从家出发赶去学校。邓玲华咬咬牙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花了170块钱给董广志买了辆自行车。 “我们这里过去条件不好,读书可以说是孩子们唯一的出路。他是要尽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邓玲华动情地说。

潜心耕耘

近36年的教龄,董广志至少带了20多年的毕业班。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一刻也不敢松懈。不管是多少次上同一本教材,他每堂课都会重新备课,准备教案。“常备常新,养成好的教学习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董广志说。

1997年,董广志被调往陈汉乡辖区内的钓鱼台辅导小学,负责管理钓鱼台学区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为了提升教学水平,董广志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们上公开课,互相“挑刺儿”。他还将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的反思等毫无保留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总结。

这期间,董广志花了2年时间,带着老师们跑遍了周边的学校和一些县城的学校,整理了十几万字的材料,申报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县级课题,成为当时全县唯一一个村级小学课题研究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奖,开创了该县村级小学成功申报课题的先河。

由于当年乡村小学师资条件差,学校各科教师不足,董广志还练就了“全科教师”的本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只要是学校缺的,他总是想办法通过自学、交流等方式将空缺填补起来,丰富乡村学童的课堂生活。

从30年前一根粉笔头都省着用,到2013年全校各班级都装上“班班通”的多媒体设备,董广志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教育条件的发展变化。“现在条件好了,学校里也有了年轻的艺体教师,还有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村小的孩子们都能通过远程教学系统和中心小学实现同步上课。”董广志乐呵呵地表示,随着教师国培计划向乡村倾斜,不仅乡村缺教师的情况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得以缓解,如今像自己这样的乡村教师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进修机会。

董广志不断摸索各种教学方法,传帮带学校的年轻教师。“刚来学校教书的时候,董老师给了我不少指导。他经常坐在教室里听我讲课,课后将一些不足反馈给我,帮助我在教学上尽快成长。感谢他!”陈汉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吴海明诚恳地说。这些年,像吴海明这样接受过董广志带教的青年教师,多达数十位。

心系学子

“董老师,谢谢你的培育!”“董老师,能不能继续留下来给孩子们上课!”……在董广志的教学生涯中,这样的话他也不记得听了多少次。

在董广志的记忆中,28年前的一桩故事至今让他记忆犹深。1991年县里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广福乡益生希望小学(现陈汉乡中心小学)刚刚落成。新建成的教学楼里,一名张姓的五年级学生沿着楼梯栏杆滑来滑去,意外从二楼摔下,摔得头破血流。接到学生报告后,董广志立即抱起孩子爬上学校后方的陡坡,跑向数百米外的医院。所幸的是,学生只是轻微外伤。董广志默默地付完医药费,便通知学生家长将孩子领回家休养。第二天,学生母亲带着一只老母鸡来到学校找到董广志,表达谢意。乡亲的淳朴着实感动了年轻的董广志。“我让学生母亲把鸡拿回去留着下蛋。当时,她的眼泪‘唰’一下就下来……”董广志说着,热泪盈眶。

陈汉乡中心小学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来自二年级的辰辰(化名)就是其中一名。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不久前因奶奶中风,生活陷入困境。了解情况后,董广志每天坚持接送辰辰上学放学,并妥善安排好早午餐,好让孩子安心学习……

如今,董广志除了正常的上课外,还负责全校学生的营养餐和安全管理工作。食材的进货、检验、烹饪,董广志每天都会重复这些检查。关系到学生的食品安全,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他负责这两项工作5年多来,没有出现过一起事故。

如今,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董广志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振兴家乡、保护家园的意识。课堂上讲解文明风俗,课堂外组织学生清理河岸垃圾,保护河湖生态。在董广志看来,新时代下教育的理念必须更新,培养孩子们文明和环保的观念意识十分重要。

工作30多年,董广志也曾有机会调到离县城更近、条件更好的学校,但思忖再三,他还是放弃了机会。“在这片山里待了这么多年,和这里的孩子、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想继续和孩子们在一起。”董广志说。董广志被评为2019年9月“安徽好人”。

2019年教师节,是董广志过得最特别的一次。这一天,他佩戴着“全国模范教师”的奖章,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和受表彰的全国各地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代表一起过节,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到家乡后不久,董广志就作为县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员,向全县社会各界作了14场报告,分享了自己的从教历程,传递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乡村教育的关心,振奋了大家的精神。

“会上感受最深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乡村教育非常关注,更增添了我继续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心。”董广志踌躇满志地说。(本报记者 洪放)

    相关新闻
代表委员风采录|省人大代表杨乐 省政协委员林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