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科技集成”种蔬菜,一年四季有赚头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22 09:20:14 责编: 徐文娟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成本、人工成本、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上升,蔬菜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从全国的统计数字看,2007年蔬菜种植的亩均总成本为2102.5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433.8元,增加一倍多,我省情况与此差不多。”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其安告诉记者,为提升我省蔬菜产业竞争力,帮助广大种植户节本增收,从2017年开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和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三站一体系”)承担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安徽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等多个项目,在试点县区建立示范基地13个,以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500万亩,为种植户净增效益25亿元。

科技是如何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近日,记者深入“三站一体系”示范基地,一探究竟。

选育优质新品种,从源头提升竞争力

早上6点,芜湖德弘农业董事长管大鹏就和工人们一起采摘辣椒,而来自芜湖市区的商贩们也早早地等在蔬菜大棚门口。“批发价3.5元到4元,比眼下上市的普通辣椒高出近10倍,但还是供不应求。”管大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普通辣椒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但他种的皖椒177是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新品种,皮薄、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这要感谢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选育的优质辣椒新品种。”管大鹏说。芜湖和瑞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玉和今年只种了10亩皖椒177,他不无遗憾地说:“这种椒我们叫它‘皱皱香’,亩产5000斤至6000斤,按现在的价格,每亩纯收益超过15000元,早知道我就多种些了。”

选育优质品种是科技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第一步。近年来,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大量品种更新试验示范:共收集鉴定冬瓜、茄子、芦蒿、丝瓜等地方品种5个,这些品种经提纯复壮后将在沿江地区推广应用;试验示范新品种40个,选育出市场潜力大的番茄、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换代新品种8个,经示范推广,这些新品种表现出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势,比对照品种增产10%左右,增值20%左右。

从集约化育苗到机械化种植,把节本增效落到实处

隆冬季节,和县绿缘温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集约化育苗车间里却温暖如春。在这里利用育苗机械,可实现自动化播种、水肥一体化自动化灌溉,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原来需要十几个人干的活,现在两到三个人就行了,不光省人工,还提高出苗率。”公司负责人指着正在自动上育苗基质、自动放种子、自动浇水施肥的育苗机械说。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方凌研究员拿起一张220孔的育苗穴盘告诉记者,使用她和团队研发的220孔穴盘一盘可育220株苗,单位面积育苗数量较之前提高了3倍,大大提高了育苗生产企业的效率。在四面封闭、如炎夏般闷热的催芽室里,LED补光灯照得如同白昼。“利用催芽室可以缩短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LED补光灯的应用可解决冬季阴雨天光照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成苗率和秧苗品质。”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严从生告诉记者,目前和县已建成年育苗5000万株基地1个,可为周边种植户提供优质便宜的蔬菜种苗。

移栽辣椒苗是一件费工费时的工作,而在芜湖德弘农业的大棚内,一台灵巧的辣椒自动化定植机械栽起辣椒苗来又快又好。“人工栽1亩地需要六七个小时,使用机械只需33分钟,效率提高12倍,最重要的是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管大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人工费,种一亩辣椒要150元,他种200亩辣椒,光人工成本就要3万元。有了自动化定植机械,可以省下不少费用。“对于大面积种植的企业和大户,推广农业机械是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张其安表示,从2020年开始,他们将加大机械化栽培推广力度,帮助蔬菜种植户把生产成本降下来。

从科学管理到“肥、药”双减,增收的同时再降成本

2014年,岳西县响肠镇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指导下,打造山区生态型蔬菜越夏避雨示范基地。“2014年之前,这里每年一季水稻,每亩产值不到1000元,2018年合作社种植120亩瓜菜,产值160万元,亩均产值增长十多倍。”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胡刘国告诉记者,之前村民也种植露天蔬菜,但易遭病虫害、冻害,产量低、效益差,渐渐就不愿种了。2018年,省体系专家先后有30多人次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破解西甜瓜坐果难、肥水调控不当、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不力等技术难题,培训人员200多人次。目前,该合作社不但成为岳西县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还是产业扶贫的排头兵。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不但增加了种植户的成本,也降低了蔬菜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三站一体系”科研人员一直在蔬菜减肥、减药上下功夫。不久前,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江淮流域主要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现场观摩与测评会在当涂县召开。专家现场测产显示,在化肥、农药减量均超过30%的情况下,乌塌菜、高秆白菜的产量大幅提升30%以上。“我们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实现化学肥料减量31.4%。集成应用杀虫灯+黄蓝板+性诱剂+生物农药+静电喷雾等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实现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37.5%。”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严从生告诉记者,减施化肥农药后,蔬菜品质更优,亩均综合效益至少提升15%。截至目前,乌塌菜、高秆白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在安徽主产区累计示范30万亩,辐射面积达55万亩。(本报记者 汪永安

    相关新闻
村民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