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打工回来一天,六安市金安区黄堰村村民金宗华去被就妻子催着去镇上买春联。“大红的纸、盘龙花纹的纸、还有绒布手感的纸,市场上春联的材质很多,上面的字也不一样,有传统黑色的、烫金的、还有的撒上了金粉。最后,我选了一款绒布手感的春联。”金宗华说。
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村民陈柳胜家正在“贴春联”
和金宗华一样,望江县鸦滩镇望马楼村的陈柳胜今年也精心准备了一副新对联,“不是普通纸张做的,是中国结一样感觉的春联,我觉得挺特别,也喜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初一,大门一开,便有许多新贴的春联映入眼帘。春联的材质在变,内容也在不断演化升级:或温情脉脉,或喜气洋洋,或文辞隽永,或大气恢弘……风格各异的文字里,展示着新时代人民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安市金安区黄堰村村民家的春联
“平安千秋福,家和万事兴”“千家喜庆新春到,万户恭贺好运来”“平安两字金,富贵三春景”……“以前,看着门红红的就行;现在,都要好纸写大字,有讲究。”陈柳胜说,十几年前,村民家的对联内容比较单一,几乎都是发财致富之类的。近几年,有的祝愿国泰民安,有的歌颂脱贫奔小康,有的期盼平安顺心,村民的愿望越来越具体、大气。
大年初二,走在黄堰村,一座老房子的春联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以前家家户户门很小,春联都贴在门框上,能贴的地方只有半个手指头那么宽,所以那时候,都是窄窄的春联。”金宗华介绍,这些年,农村盖起新房子、大门楼,对联加宽加长,一般有2米长、25到35厘米宽,“春联的变化,也反映了大家居住环境的变化”。
六安市金安区黄堰村老房子上贴的春联,十几年前,村里大部分的春联都是这样的窄春联
贴春联辞旧迎新,一年又一年延续了上千年,格式没有变,上联、下联、横批,字数对称,对仗工整,平仄相对。但书写的方式在变、春联的样式在变、材质在变,内容更在变……而这些细节变化的背后,也是人们生活的美好变迁。
“我家今年贴了一副祝福健康的,还贴了一副盼望致富的。”黄堰村的脱贫户金怀俊笑着说,“去年出去打工赚了几万块钱,日子越过越好了。”
(记者 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