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稳增长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3-03 09:19:27 责编: 徐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当前,做好稳增长工作,必须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本次疫情对安徽投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产业投资看,疫情对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行业影响最直接,投资增长的压力也最大。近年来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疫情使今年制造业投资形势更加严峻。农业生产正处春耕春播时期,疫情对农业投资的影响也不小。从基础设施投资看,一方面,重点项目建设普遍延期开工复工,另一方面,疫情使我省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政府预算内投资资金承压。从房地产投资看,房地产企业销售、建设,以及土地出让等全面暂停,部分中小房企资金压力增大,破产风险增多,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不容忽视。民间投资方面,大量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利润减少,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和自筹投资能力。

长期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总体是可控的。同时,疫情还会倒逼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一些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得到逐步释放,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出现或激发,一些重点领域的短板和弱项需要加快补齐补强等,这些都将对我省投资增长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主动作为,就能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实现防疫情、稳增长和惠民生的有机统一。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开工复工。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开工复工工作。一是全面梳理在建重点项目,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民生项目,实行清单制管理,逐个摸排复工问题,分类施策,因时调整,推进建设项目实质性复工开工。对开工复工确有较大困难项目,要加强“四督四保”,组织相关部门上门协助解决,进一步优化组织和施工方案,做到能复尽复、能早尽早。二是及时储备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减灾、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生态环保、民生建设等领域,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重点项目库,加大皖北等薄弱地区项目安排。三是鼓励企业适时储备项目建设物资。受疫情影响,当前钢材等建材价格下行,我省相关部门应支持企业进行适当储备,协调帮助解决资金等难题,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加大医药卫生领域投资力度。一是加大医药卫生技术研发投入。充分利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依托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大医药研发、临床试验等投入力度,着力提升应对突发疫情协同创新能力。二是加大医疗卫生产业投资。加大体外诊断、低值耗材、医疗设备、家用医疗器械等医疗器械行业投资力度,尤其是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我省短缺低值耗材防护产品生产的投入。加快省“三重一创”基金募资投资步伐,重点投向试剂类、疫苗类、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及生物医药类产业和企业。三是加大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合肥等重点城市,以及薄弱地区传染病医院、社区医院等建设。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数字化基础设施投资。

抢抓政策机遇有效扩大政府投资。一是优化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放性金融投向。优先用于交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优先将省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纳入地方保障范围,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和促增长项目建设。二是调整预算内资金投放序时。根据疫情情况,加大对一、二季度开工建设的政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兴产业基地的资金投放力度,力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要素“周转池”制度。三是优化土地出让计划。调整全年土地出让计划,加大一、二季度的土地供应,稳定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尽快形成工程量、投资额。

千方百计深挖民间投资潜力。一是稳定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继续组织“四送一扶”力量,抓紧开展企业疫情影响调研,出台落实针对性减负增效政策措施,稳定企业家信心,增强民间投资活力。二是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发展空间。建立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近期要选择一些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模式创新、潜力大的重点领域项目向民间资本集中推介,如城乡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设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三是适时调整房地产投资政策。学习借鉴浙江、上海、无锡等省市为房地产企业减负政策,鼓励我省重点城市抓紧研究相关减负举措,力保房地产投资相对稳定,不出现大幅下滑。

攻坚克难积极利用省外境外资金。一是多措并举充分利用长三角资金。及早谋划推进安徽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中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公共服务、区域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利用长三角各类资金。二是想方设法推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模式,加强线上项目推介、网上对接、委托招商、“基金+产业”招商等,鼓励各地实施更加灵活有效的招商引资政策。三是更大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设立外商奖励基金,加强外商投资指引,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放力度,提升外商投资便利。

(作者:夏兴萍 王 斌 吕朝凤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基地)

    相关新闻
人工智能背后的伦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