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今年全省需预防小麦赤霉病面积约8000万亩次,记者探访防治现场——
农业生产新观察:无人机“飞防”更快 大数据监控更准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4-17 08:16:07 责编: 刘东伟

当前,全省小麦已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赤霉病防控紧要关头,各地防治进度如何?

带着这个问题,4月15日记者来到阜阳市。阳光灿烂,风不大,气温如同初夏,是防控作业的理想天气。一路麦田里不时可见盘旋飞行的小型无人机,都在忙着喷洒药剂。在颍州区华佗村,记者停车走进一片麦田。田头一台发电机发出轰鸣,两辆三轮车上放着大桶,里面是乳白色的药剂。机手储龙飞正给无人机换电池、加注药剂。

“这款大疆720,一个小时能打七八十亩。”储龙飞介绍,“药剂政府统一采购发放,高效低毒,配合无人机,既快效果又好!”眼前,一簇簇青绿色的麦穗挺立,上面布满淡黄细碎的小花。“这时候最容易感染赤霉病,必须立即防治。”颍州区植保站站长曹翔翔介绍。

准备停当,储龙飞一边操作遥控器,一边慢慢往后退。无人机旋翼越转越快,缓缓起飞,卷起一阵尘土、杂草,稍作悬停后向麦田里飞去,飞过处空中飘起一片药雾。“早上就开始干,一天工作10个小时,打药800亩左右。”25岁的储龙飞说他原来是厨师,去年开始学无人机飞防,“这两年农业上无人机应用增长特别快,这桩事业有前途。”

据曹翔翔介绍,截至4月15日,颍州区已开展赤霉病防控18.4万亩,预计4月17日前全区小麦可普遍防治一遍。而在整个阜阳市,财政已投入资金1.7亿元,是去年的两倍多。参与作业的无人机2000多台,一天作业面积达70万亩以上。目前全市已防治542万亩,进度达7成以上。

“今年小麦赤霉病将在全省大发生,需实施预防面积约8000万亩次。”省植保总站负责人袁松表示,为抓住防治窗口期,我省要求把资金用于购买社会化防治服务,采购高效对路防治药剂,开展统防统治作业,提高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截至4月14日,全省投入统防统治组织3806个,防治1832.7万亩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达6成以上,近9成使用的是高效对路农药。

统防统治面积大,服务组织特别是无人机多了,如何保证作业质量?

阜阳农业学校,坐落在阜阳市颍泉区欧阳修路,大田农社阜阳农事服务中心就在学校内。一间宽敞的大会议室内,长约8米、高近4米的大屏幕上,一个标着“朱怀理”的箭头慢慢移动,拖出一条长长的线条。箭头来回往返,一会便像织毛衣一样“织”出一片绿色图块。

“这是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阜阳颍州区和颍泉区共20多万亩小麦的作业动态。”服务中心业务总监陈传峰对着屏幕讲解:绿色图块就是朱怀理作业的完成区域,旁边显示的数字是无人机飞行的速度、高度、行距、药物喷洒流量等,都由植保部门设定,“如果数据不达标,我们会立即通知他纠正”。

这种第三方监控服务,阜阳市今年首次购买。在服务中心顾问韩佩杰看来,这是现代农事服务发展的必然。

“以前我搞托管服务就发现,耕作质量很成问题。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管、干涉,可以有效解决。”韩佩杰说。这在储龙飞那里得到印证。“我们有个机手微信群,谁作业不达标,马上就会有人提醒改正。否则作业面积不算钱,还要自己贴钱买药重新打。”储龙飞说。

据省气象台预报,4月17日至20日我省有一次降雨过程,与主产区小麦齐穗扬花期吻合度高,适宜赤霉病大流行。“各地植保机构正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指导农户和防治组织抓住雨前关键时间段,加快防治速度,同时做好4月20日雨后补防,确保应防尽防。”袁松表示。

 本报记者 史力

    相关新闻
高新区入选首批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