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习习春风润江淮·蚌埠篇:激发创新动能 聚力提速增效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4-28 07:44:44 责编: 徐文娟






春天的淮畔,阳光和煦温暖,大地生机盎然。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四年来,蚌埠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以更实作风担当作为,奋力书写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答卷,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铿锵步伐。

下好“先手棋”

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走进蚌埠市固镇县经开区工业园安徽丰原集团产品展厅内,从碗、盘、水杯等“吃喝”用具到服装、鞋、帽等穿戴品,再到被子、方便袋、保鲜膜等住家所需,聚乳酸生物材料已经实现对塑料制品的全面替代……“经过长达20年的潜心研发,我们已拥有世界领先的乳酸发酵技术及最具竞争力的聚乳酸合成技术,逐步掌握市场话语权。”谈到企业的创新成果,安徽丰原集团负责人满脸兴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蚌埠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驻蚌单位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围绕解决研发投入不足、高企增长乏力等难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为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为激发各类创新活力,蚌埠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持续开展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贷款,率先在全省试行科技创新券全域流通,为78家小微科技型企业发放创新券1535万元。依托驻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优势,蚌埠持续发力创新载体平台提升,瞄准5G通信测试、基板/盖板玻璃、触控/显示模组、智能传感器、精准医疗、生物能源、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布局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9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10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一子动而全盘活。翻开去年蚌埠创新成绩单,亮点纷呈——全国首片完全自主产权8.5代TFT-LCD玻璃基板下线。成功拉引430毫米类石墨烯高导膜,刷新世界最宽高导热新材料纪录。凯盛光伏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华东光电EMCCD微光探测器、丰原集团聚乳酸产品荣获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柠檬酸发酵精准调控产业化应用”等31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121%,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3项,居全省第2位。

打好“主动牌”

深化改革提速增效

不久前,总投资50亿元的长安保险项目总部搬迁至蚌埠市高新区,开创了地方政府与地方AMC公司联合救助金融机构化“危”为“机”的先例,为国内通过市场化手段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疫情发生以来,蚌埠高新区安排专人建立线上沟通平台,指导企业准备材料,并提前进行线上审核。材料邮寄至高新区后,当天就完成营业执照的变更登记,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全过程不见面。”长安保险负责人对蚌埠高效的政务服务赞不绝口。

“长安保险”“大富科技”“德豪润达”“深圳南方银谷”等集团总部相继迁入,正是蚌埠锐意改革、创优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去年来,蚌埠市将全面深化改革同“对标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担当”新时代新担当大讨论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后衔接、有机结合,统筹改革进度,加大改革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突破撬动全局,创优政务服务环境。

蚌埠全面完成市、县(区)机构改革,推动机关大科室制、“双向选择”和定岗定责定目标工作。全市25家单位196个科室整合为129个科室,整合率达34.3%,有力解决了部门内设机构分工过细、科室任务不均衡、人员力量分散、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62家市直单位开展“双向选择”,推动“人、事、岗、责”合理匹配;对相关的88家单位包括领导干部、非领导职务干部在内的各级各部门所有在岗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定目标,做到全覆盖、可对照、可考核、可追溯。

蚌埠在全国率先实现税务系统与市级政务平台数据直连互通,省内率先推进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和全程网上办“零见面”试点工作,作为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典型分别受到国务院、省政府通报表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获国务院激励支持,“四最”一张网平台入选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去年,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99%,“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63%,均居全省首位。营商环境优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去年蚌埠新办各类企业13615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5.83%。

按下“加速键”

工业攻坚持续发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9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通报,蚌埠市申报的硅基新材料·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五星级示范基地,这也是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基地。

蚌埠是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近年来,该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业经济呈现结构优化、实力提升的良好态势。新型显示器件、5G移动通信器件列入省重大工程,光通信设备列入省重大专项……去年,蚌埠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8%、10.8%。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438.8%,居全省第1位。

奋进的城市最能出新出彩。“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也是蚌埠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4月2日,蚌埠召开工业攻坚年推进大会,向全市发出强烈信号:工业强市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聚焦工业、突出工业,把工业强市战鼓擂得更响,决不能让新冠肺炎疫情阻滞、延缓蚌埠工业再创辉煌的前进步伐。

4月15日,蚌埠市总投资240.9亿元的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涉及工业能源、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民生工程等多个类别。五河县汽摩配产业园项目,怀远县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新配建80万千升/年啤酒及配套项目……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呈现出高端化、集聚化态势,蚌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蹄疾步稳。

为做大做强硅基、生物基等主导产业,蚌埠市把建成投产新型显示产业园一期、移动能源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显示主板、变色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上海(蚌埠)微电子产业园、超薄光伏盖板玻璃、纳米二氧化钛等项目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立下“军令状”,制定“硬任务”,用非常之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唱大风。根据蚌埠市日前出台的“工业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聚焦工业强市“一号工程”,该市将着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年倍增、创新能力、园区提档、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七大攻坚行动,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

本版策划:记者部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孙言梅 本报通讯员 李扬  本版图片由蚌埠日报社提供

    相关新闻
黄山篇:绿色发展的“黄山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