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记者走江淮】昔日荒山变药园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5-12 08:14:15 责编: 徐文娟

5月7日,记者来到霍山县诸佛庵镇三河村,郁郁葱葱的山林之间,一片20余亩的山场布满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走近一看,这些石头上密密麻麻打满了指头般粗细的孔洞,一株株霍山米斛就生长在这些孔洞之中。

“这里以前只有一片竹林,零零散散分布着一些石头,是典型的荒山。”这片石山米斛基地的负责人刘波告诉记者,2018年开始,刘波与张超、吴飞两名合伙人一起,决定利用荒山上的石头资源,开始种植米斛。

“我们在霍山米斛传承人何祥林老师的指导下,从零学起,把这片荒山打造成了石山米斛基地。”刘波告诉记者。如今,米斛基地中已经有十几万株米斛茁壮成长,陆陆续续进入了成熟期。“米斛种植颇费人工,石山种植的方式更是费时费力。从搬运石头、给石头打孔,再到栽种米斛、除草除虫,都需要人工。我们这个基地别看面积不大,周边100多名群众都在我们这里务工,人均每年增收六七千元。”刘波说。

“诸佛庵镇的传统农业资源是竹子和茶叶,这些年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一些山场抛荒了,非常可惜。近年来,我们镇引进发展了中药材产业,曾经的荒山被重新利用起来,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诸佛庵镇农技站站长王瑞祥告诉记者。

顺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诸佛庵镇上谷村。该村周边山场上种满了覆盆子。眼下正是覆盆子结果的时候,1000余亩种植基地里,10多名农户正戴着手套,熟练采摘着青色的覆盆子果实。“这果子熟透了可以直接吃。药用的果实到六成熟的时候就要摘掉了,等到红透了、熟透了,就没法保存了。”覆盆子基地负责人金伟孝告诉记者。

“前几年这里全是荒山,山里野猪多,种点玉米什么的都被野猪拱了,也就不种了。我家也有4亩多山场撂荒了。”当地贫困户杨承政说,从2017年覆盆子基地落户上谷村开始,他就开始在基地务工了。

“看到这一片片荒山全都种上了覆盆子,我们心里也挺高兴的。茶春忙完了正好采摘覆盆子,算上务工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钱,我一年能挣1.2万余元呢,早就脱贫了。”杨承政告诉记者,在这个覆盆子基地里,像杨承政一样长期务工的村民还有40余人,每人每年稳定收入能有1万余元。

“除了覆盆子,我们还在荒山上套种了白芨、芍药等中药材,并将荒山逐渐改建成为水平梯田。将来不仅能发展中药材产业,还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产业。”上谷村党支部书记肖杰说。

目前,诸佛庵镇共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300余亩,包括米斛、覆盆子、黄精、艾草、白芨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产业年用工超过1万余人次,年产值500万元左右。(本报记者 袁野

    相关新闻
绿色种养拓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