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两会观察】振兴乡村,携手共奔全面小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5-24 07:52:30 责编: 刘东伟

“要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挺起乡村发展的‘主心骨’”“进一步深化改革,拆除城乡藩篱,让发展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来自我省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谈体会、说感受,积极建言献策。

壮大产业,挺起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振兴乡村,就要把产业培育起来,壮大起来。发展产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姚顺武代表来自基层,是歙县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他说,大茂社区位于新安江畔,从2012年起,国家和省、市、县花大力气、下大本钱,持续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如今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下一步,将继续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山文章,发展乡村观光游,引导群众发展茶叶、毛竹等特色种养业。特别是加紧建设枇杷深加工标准化厂房,把“三潭枇杷”的品牌打响、产业链做长。

眼下,我省4300万亩小麦正自南向北陆续开镰收割,预计单产将与去年持平或略增,有望获得“十七连丰”。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粮食主产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使命。”全国政协委员马传喜建议,制定实施新一轮的国家粮食中长期发展规划,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粮食生产从追求数量增长为主转向质量、安全、效益并重,保持粮食市场的综合平衡。在粮食优势区域布局基础上,促进粮食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积极发展分布式农户储量设施,发展农产品物流,提高粮食主产区综合效益。

近年来,惠农强农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成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关注的热点。

“建议加大对农业发展项目评估、立项、审批的监督管理,加强农业发展项目的审计。”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呼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要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重点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扩宽硬化、沟渠治理、水泥花砖护坡、污泥清淤、桥涵维修更新等。完善水泥晒场、农机库房、粮食烘干塔建设,建设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齐全、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三农”发展动力

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在农村改革上大胆探索,成果丰硕,改革日益成为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强大动力。

去年,全省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达93.7%,实现分红的村平均累计分红40.9万元;完成“三变”改革的村达52.8%,参改农户平均增收1100元;新增集体经济强村400个以上。

前不久,我省又确定在18个县区启动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这项改革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徐淙祥表示,改革一方面要大胆试,探索好的做法,为全面改革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严守宅基地集体所有制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迫农民流转宅基地,让农民被动“上楼”。特别是要防止一些人借机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会馆。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才,只有让乡村创业更方便,就业更容易,才能吸引更多人返乡,才能聚人气、兴乡村,才能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对此,姚顺武表示,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打通城乡人才流动的障碍,解决返乡人员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当前,我们也正在研究,如何用足用好国家鼓励就业创业的好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成功人士,回村就业创业、投资兴业。”姚顺武表示。

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贫困县退出,我省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484万人降至2019年底的8.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9.1%降至2019年底的0.16%,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我省已基本完成“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两大任务,全省98%的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只剩下最后的8.7万贫困人口。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认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持续聚焦剩余8.7万贫困人口,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另一方面,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成为下一步脱贫兴农的重点工作。

口孜镇大坝村是阜阳市颍东区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贺叶杰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贺叶杰实现在家门口创业,通过发展大棚蔬菜成功脱贫。现在他的蔬菜大棚已经扩建到38个,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多名贫困户就业。我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把贫困户聚集在产业链上,很多像贺叶杰一样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正在产业兴旺的小康路上奋力奔跑。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消除绝对贫困后,并不意味贫困问题的消失,我国扶贫工作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马露表示,下一步应该科学把握相对贫困的认定标准,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帮扶路径。

    相关新闻
2020年一季度安徽省累计减税降费超2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