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财物技高效融合:我们是宁国市一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地域限制,难以招揽和留住高技术人才,这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长三角一体化首先从交通和地域上解决了我们与沪苏浙人才互动一小时工作生活圈这个难题;而G60科创走廊将我们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科技、人才、市场极其便利、高效地融合在一起。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乃亮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我们是最早一批入驻来安县汊河经开区的企业,可以说见证了长三角一体化给这里带来的巨大变化。今年疫情期间,省界封闭,为方便企业上百号“跨省上班族”来往,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来安县汊河经开区主动与南京江北新区对接,双方共认健康码,为企业班车发放通行证,开辟了复工复产“绿色通道”,最大限度为企业挽回了损失。长三角一体化,让彼此对话更方便,交流更顺畅,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全面优化。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剑群
企业发展添动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区域性延伸和深化,依托国家大战略,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好的平台和环境。作为一家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我们紧紧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求变求新、转型升级,几年来不断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主导产品从传统的家电配套电容器领域成功地拓展到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轨道交通及国家电网等多个不同的应用领域,为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宁国市裕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友
就业之路更宽广:家住在南京,工作在滁州,现在每天上下班乘坐南京地铁3号线,底站林场站到公司仅5公里;2018年底,宁滁轻轨正式开工,公司不远处就设有站点,等2022年通车,上班时间将缩短三分之一左右。今年初,受疫情影响,省界关闭,本以为上班要受影响,但没想到滁宁两地开辟了复工复产“绿色通道”,每天跟着公司大巴,跨省通勤畅通无阻。长三角一体化,让我们的就业渠道变得更广。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员工李翔
一码通行真方便:我在合肥上班,爱人在上海工作。我常常往返两地。现在交通非常便利,高铁最快的只需两个多小时。周五下班后,我用手机扫码在合肥乘坐地铁前往火车站,抵达上海之后,依旧可以用“合肥轨道”App,扫码乘坐上海地铁,一码通行,太方便了。而且在上海购物,如果产品出现问题或者自己不喜欢,我还可以在合肥的同品牌专柜退换货,下次可以约姐妹们一起组团去上海买买买。 ——合肥市民刘颖
互联互通拉近生活圈:虽说汊河离南京比较近,但之前过去并不方便。记得2011年刚上班那会,周末去会个朋友,没有两个小时到不了南京。近年来随着一体化发展,交通互联互通,去南京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大大拉近了我们的生活圈。去年同学约在南京新街口聚会,我下午下班后过去,一个小时不到就和同学见了面。现在滁宁轻轨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等后年通车,单位门口就有站点,到南京繁华地段都不用换乘,过去逛街、购物就更方便啦。
——汊河镇政府工作人员李璇雅
(本报记者 鲍亮亮 范克龙 何珂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