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萧县“羊村”里的新鲜事 ——
“懒羊羊”变成“喜羊羊”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7-13 07:34:25 责编: 徐文娟

·编者的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生动展现全省各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本报启动“百名记者驻农家”采访活动,派出多路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记录农村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讲述基层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奋斗故事。

斜阳下,大地一片金色。一群群白山羊在河滩上悠闲地低头吃草,不时发出咀嚼声,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草香。放羊人有的坐在一旁哼着小曲,有的互相聊天,时而用小棍驱赶乱蹿的小羊。

7月10日下午4时许,记者跟随萧县丁里镇许堂村“80后”脱贫户梁慧,体验了一回放羊生活。

“这边鲜草随处可见,什么猪耳朵棵、婆婆丁啊,都是羊爱吃的。”梁慧说,村民以纯天然的放牧形式养羊,不仅饲养成本低,而且绿色无公害,保证了肉质鲜嫩。

萧县羊肉远近闻名,羊肉馆遍布全国,许堂村是萧县羊肉的主产地。不久前全国关注的“云火锅之约”,马云和援鄂医护人员品尝的就是这里的优质羊肉。“俺村附近山地多、河滩多,特别适合养羊。全村1000多户村民中有800多户养羊,是出了名的‘羊村’。”梁慧说,包括她在内的许多贫困户都靠养羊摘了贫困帽,走上致富路。

拍了拍身边一只吃饱后无所事事的小羊,梁慧笑着说,想当初,她和丈夫就像这只“懒羊羊”,全家仅靠两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村里那么多人养羊,可俺家就是没往这上面想。”梁慧说,过去的穷“根子”出在精神上。

“感谢党的扶贫阳光照耀我们,也多亏扶贫干部给俺指了路。”梁慧说着抬头看了看远处山坡。那里也有一些村民在放羊,山上的羊可以喝到清冽的山泉水。

2016年初,梁慧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让她家的贫困状况很快有所改观。为帮助梁慧自主脱贫,扶贫干部帮她申请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引导她养“扶贫羊”。不过,丈夫担心风险,不太愿意,梁慧只能独挑重担。2016年下半年,她在院里建起羊舍,养了9只小羊,可不到两个月,一家人唉声叹气。“人家放羊,俺也跟着放,为啥人家的羊好好的,俺家的羊死了呢?”梁慧想不通。

“最困难的时候,是村干部给了俺希望。”梁慧说。村党总支书记马新影得知她的处境后,借给她3000元钱且不要利息,给她作继续养羊的本钱,畜牧站的同志也上门手把手地对她进行技术指导。这时,梁慧才知道,养羊要定期给羊打防疫针,每隔两天就要给羊圈清洁消毒,而她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现在俺定期去镇里领取免费防疫针。每只羊打多少剂量,都烂熟于心。进入夏季,隔一天就会用清水冲洗羊圈,让羊儿住得舒舒服服。现在,俺的羊成活率百分之百。”和记者聊起“养羊经”,梁慧如数家珍。记者注意到,她满脑子里都是想着羊,一有空就在手机上看看养羊的知识。

更令梁慧高兴的是,养羊的成功,激励了丈夫,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去县城干泥瓦匠活,每天能挣100多元。2017年底,梁慧家成功脱贫。她和记者打趣说:“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俺夫妻俩从‘懒羊羊’变成了‘喜羊羊’。”

落日的余晖下,羊儿仰起了脖子,瞅瞅羊肚子,一个个圆鼓鼓的。“吃饱了,该回家了。”梁慧扬起手里的小棍,赶了赶领头的肥羊,羊儿都自动排队往回走,进了小院后,有序走入羊舍。梁慧刚拾掇好,村头的心诚羊肉馆开着收羊车来到了门外。原来,这家羊肉馆和梁慧签了订单,优先收购她的羊,每公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元左右。

看到有人进院子,山羊都把脑袋探出了护栏,仿佛接受检阅。“这两只大羊快有60斤重了,再过一个星期,可以卖了,一只大约1200元钱。”羊肉馆的采购员指着两只膘肥体壮的羊估算着。

“萧县的老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入伏以后,萧县几乎家家吃‘伏羊’,羊肉很畅销。7月12日就是一年一度的‘伏羊节’,羊肉需求量大。这些天,羊肉馆天天入户收羊。”梁慧对记者说,由于羊肉馆保底收购,她增加了底气,逐步扩大规模,最多时存栏40多只,全年养羊收入6万元左右。

近年来,萧县出台扶持政策,明确对发展好、带贫强的经营主体进行资金奖补,旨在提高养殖主体发展的积极性。得知这一消息,梁慧决定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带动周边的贫困户一起养羊。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她尝试购买母羊繁育小羊。“一只母羊一窝要生八九只小羊,一部分留着自己育肥,另一部分优惠卖给贫困村民,同时俺也会做好对他们的技术指导。”梁慧说,两年多来,她已带动村里12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俺带动的一户贫困户,现在做的规模比俺还大。等会带您去瞅瞅。”看天色已晚,梁慧热情地留记者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羊肉面。在她家的两层小楼里,各类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短短两三年,她的家已是旧貌换新颜。

晚饭后,梁慧领着记者来到村民徐敬东家。只见房前屋后的两座羊舍里,存栏14只羊。“前段时间,羊舍满满的。最近市场很好,已经卖了好几批,后面还会补充小羊。”徐敬东乐呵呵地说。

67岁的老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多前,梁慧毫无保留地教他技术,领他上路,并且帮着他消毒羊舍,给羊打针,避免了走弯路。第一批羊挣到钱之后,老徐的胆子大了起来,不仅扩大了规模,还买了5只种母羊繁育小羊。

“别看梁慧年纪小,她可是俺村贫困户的‘领头羊’啊!”老徐笑着夸赞。“哪里哟,俺在致富路上只算是一只‘小羊羔’。”梁慧红着脸连摆手。“是你领俺们‘发羊财’的嘛!”“嗨,大家共同发展……以后还要开羊肉馆呢……”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色浓浓的小山村。( 本报记者 何雪峰)


    相关新闻
华为助力安徽发展“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