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记者紧跟村民,花了一个多小时巡查责任堤——
一把手电筒,一根竹竿,夜巡江堤保家园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8-03 07:28:52 责编: 徐文娟

【百名记者驻农家】

和老伴鲍桃花简单地吃个晚饭后,59岁的老党员、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新义村村民张启鑫就骑上自己的电瓶车去安广堤,开始一整夜的巡堤。“自家的圩,自己要上。”

安广堤是老的长江堤,新的长江大堤建成后,安广堤就成了外圩堤,成了阻拦长江洪水的第一道堤坝。“堤内还有些种植养殖户转移安置后留下的厂房设施,得尽力保住。”张启鑫指着圩堤告诉记者。

晚上9点左右,在堤边的一个临时防汛值班点内,张启鑫换上雨衣雨鞋,带上手电筒,拿起一米多长的竹竿,与村党支部副书记潮洋一组,开始了当夜的第一趟巡堤。

江风非常潮湿,像是要黏在人身上。江水接近堤面,青蛙、癞蛤蟆等小动物都被挤到了堤上,蚊子在手电筒光照中一团一团的,猛扑人脸和手。

“竹竿可以作为拐杖,还可以用来拨开杂草、蛇等,以及发现有没有渗漏、泉涌点。”张启鑫一边顺着堤坝斜面巡查,一边挥着手中的竹竿。

他们一上一下,齐头并进,确保不漏一处、不落一点。在险工险段处,两人蹲了下来,仔细辨别土里渗出的水的颜色,观察水中有没有夹杂沙子。“前些天,我们巡查发现了一处泉涌,幸亏早发现、早处置,才没有造成大的险情。”在一处隐患点,张启鑫心有余悸地对记者说。

紧跟张启鑫和潮洋,记者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烂泥,一步步前进。巡查一趟新义村3.28公里的责任堤,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

张启鑫自1997年入党以来,每次都是带头参加防汛救灾,对堤面情况非常熟悉,对一些隐患也能较准确判断。

在轮班的间隙,记者和张启鑫回到他位于长江新大堤内的家。这是他2000年自建的一栋两层小楼。一楼进门是堂屋,旁边的一间隔成了两个小卧室,一个他们自住,一个备着待客;二楼都是卧室。房间足够出嫁的2个女儿全家来探望居住。

老伴在看电视。鲍桃花心里念的是家里的2亩地玉米,往年能收1000斤,今年因为下雨,一直没法子收获,“天一放晴,就要收回来,抓紧种上其他作物。”

“家里收入,主要靠他在外面做瓦工,一天有200多元的工钱。”鲍桃花告诉记者,她和张启鑫种点地,加上做瓦工的收入,除去开支,一年下来还能存些余钱。

“防汛是保自己的家和地,耽误做瓦工也就不算什么了。”对于丈夫没日没夜地参加防汛,鲍桃花非常理解支持。她尽量给丈夫做好饭菜,把家里的事安排好,让丈夫回家能好好休息。

“洪水总会退去,日子会越过越好的。”鲍桃花说,今年雨下得又猛又久,但大伙不愁吃、不愁喝,都在家里安心生活。

在家待了不到一盏茶时间,张启鑫又要去巡堤了,电瓶车“嗡嗡”声划过静谧的夜空。

一把手电筒、一根竹竿,张启鑫和同伴们在大堤上迎接黎明。(本报记者 朱胜利)


    相关新闻
我省出梅迎来晴热高温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