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残疾人就业压力增大,我省积极帮扶和引导残疾人群体自强自立、化危为机,开拓创业渠道——
残疾人创业 如何闯出一片天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8-04 08:01:29 责编: 徐文娟

● “残疾人创业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淮北市花呗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晓蔷

● “有了固定经济来源,心劲也就上来了,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

——宣城市黄渡乡峄山村龙虾养殖户匡小胜

踏上创业路 逆风飞扬不简单

“八一”建军节前夕,淮北市花呗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推出“一元洗家电”活动,现役、退役军人及其家属优先排单。“拥军志愿服务是我们最新推出的公益活动,今后将持续开展。”该公司负责人侯晓蔷说。

侯晓蔷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曾在当地一家工艺品厂工作。在她看来,选择自主创业,既是为了圆一个长久以来的梦想,也是残疾人应对就业困难、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理性选择。

经过充分市场调研,侯晓蔷把创业方向放在了家政服务业上。“家政服务前景广阔,属于朝阳产业,国家扶持力度也比较大。”侯晓蔷告诉记者。2019年8月,她创办了一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紧跟市场需求细分服务项目,仅清洗家电就有10多个种类的服务项目,实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客户满意度超过95%。

“残疾人创业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创业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和创业规划,了解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找准自身定位,千万不能一时冲动、盲目上马或浅尝辄止、一曝十寒。”侯晓蔷这样总结创业心得。

据统计,我省现有401.5万名残疾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93.3万人,已经登记就业48.8万人,还有44.5万人尚待就业,而且每年还新增残疾人劳动力1万多人。省政协专题调研显示,疫情以来,传统就业机会大幅减少,残疾人就业压力更大。为此,我省各地出台了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引导残疾人创业,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凌晨5点,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峄山村村民匡小胜收完了地笼,把龙虾按照大小分拣装框,等待收购人员前来收购。“今年卖虾,已经挣了9000元,这一季虾卖完,估计能挣2万元。”匡小胜告诉记者。

匡小胜从小患有肢体残疾,平时主要靠在外务工和种田为生,日子过得很拮据。2019年,匡小胜承包了村里40亩荒田,搞起了龙虾养殖。当地扶贫和残联等部门得知后,给他发放了补贴,村里为了支持他,也在土地租金上给了不少优惠。经过一年摸索,龙虾养殖渐渐进入正轨。“有了固定经济来源,心劲也就上来了,感觉日子更有奔头。” 匡小胜高兴地说。

● “只要有一技在身,就有希望。”

——凤台县盲人推拿店老板杨彬

● “希望残疾人培训能够更具‘实战性’,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学习技能的实际需求。”

——合肥市残疾市民刘大姐

掌握真本领 技能培训要对路

“残疾人创业本来就很困难,对盲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掌握一门手艺非常重要,只要有一技在身,就有希望。”说这话的,是凤台县一家盲人推拿店的老板杨彬。杨彬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0岁左右就丧失了视力。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完全丧失视力还是让杨彬悲观了好一阵。“觉得人生没希望了,只能在黑暗里过一辈子。”

在家人的开导下,杨彬逐渐走出阴霾,并且决定学一门谋生的技艺。一位在上海打工的亲戚建议杨彬去学按摩,将来可以到上海打工。杨彬觉得可行,于是便到芜湖盲人按摩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杨彬放弃了去上海的想法,转而回到老家开了盲人按摩店。挺过了起步时诸多艰难,如今杨彬的按摩店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每天都有几十人光顾。

“残疾人在实际就业创业中面临的直接难题之一,是技能水平较低、竞争力不足。”皖南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该社区推荐安排残疾人就业创业时,结合工作特点和残疾人实际情况,大多以平面设计、中医按摩、网络销售等为主,并鼓励有能力、有想法的残疾居民在辖区内开办便利店、彩票投注站等商铺,相关部门同时给予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

“有的培训手段单一、内容陈旧,学不到东西!”合肥市残疾市民刘大姐坦言,她参加了一些职业技能培训,不过效果平平:有的培训并非特定面向残疾人,也有些传统行业的培训项目,内容设置较为陈旧,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差。

为了学到实用技能,刘大姐付费报了网课,并经朋友介绍加入了残疾人就业培训QQ群。“有的网课和培训材料,就是就业、创业成功的残疾朋友制作的,符合实际需要,容易上手。”刘大姐告诉记者,她希望今后相关部门组织的残疾人培训能够切实有效,更具“实战性”,例如邀请有特教经验或创业成功经历的培训师上课,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学习技能的需求。

● “虽然身体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凭着知识和技术一样有饭吃。”

——长丰森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葛葛

● “对我们残疾人来说,创业更要有新点子,掌握新方法,发展电商是个不错的路子。”

——凤台县刘集镇残疾群众徐翠翠

拥抱互联网 尝试创业新风口

近日,在合肥市长丰森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杨葛葛正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天的工作。

今年33岁的杨葛葛,是一位先天性肢体残疾人。小杨高中毕业后考取淮南联大计算机专业,之后凭着专业特长,在合肥一家电脑城找到了工作。这段打工生涯让小杨获益匪浅,不仅专业知识得到了更多补充与积累,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

2010年,小杨辞了电脑城工作,来到长丰县城水湖镇,开了一家电脑店。在各级残联关心支持下,经过几年打拼,小杨的生意越做越好。不仅2017年成立了公司,还经有关部门资质审核后,进驻政府采购系统网徽采商城,并被联想公司定为“联想电脑售后服务长丰维修点”。“虽然身体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但凭着知识和技术一样有饭吃。”杨葛葛说。

“对残疾人来说,创业更要有新点子,掌握新方法,发展电商是个不错的路子。”凤台县刘集镇残疾群众徐翠翠的创业方式也很“时髦”,她把农业生意做到了网上。

左腿残疾的徐翠翠进过工厂、跑过出租,但一直没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直到2017年,徐翠翠决定回老家创业,她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芡实。“我觉得资金、技术都不是难题,最关键的还是要与别人不一样。”徐翠翠告诉记者,创业一开始,她就打定主意要把产业与电商相联系,通过网络做销售。

为此,徐翠翠从零开始学习电商技术,报名参加县里举办的残疾人电商培训班,渐渐掌握了开网店、做营销的窍门。“许多客户都是我在网络上结识的,其中很多都成了固定客户。通过电商渠道,产品已销售到六安、蚌埠、合肥甚至外省。”

如今,徐翠翠的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200多亩,每年销售额能达到30万元。她建议,残疾人要转变创业观念,不应拘泥于手工制作、盲人按摩等传统创业领域,而是要主动适应创业新趋势,适当尝试创业新风口。类似电商直播等新兴职业,有想法、有条件的残疾人同样可以胜任。(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殷骁 范孝东)


    相关新闻
第五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及专项申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