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早7时许,黄山市徽州区洽舍乡财政所干部宣超来到洽舍村委会综合楼门前,搬来一张长桌,依序摆好入住登记表和住房钥匙。
“今天是受灾村民转移安置交房第一天。天太热,我提前来等候,好让村民早点领到钥匙。”宣超说,2013年夏天的特大洪水后,区乡两级自筹2000多万元建了安置小区,现在剩下的房子全部用于安置这次受灾的搬迁村民。
余卫东是洽舍村高峰组村民,7月7日突发特大洪水时,他与全组村民被紧急转移到村委会综合楼和“洽舍一楼”农家乐两处安置点。8月5日,一吃好早饭,余卫东夫妇就抢先领了新房钥匙,来到7号楼的303室、304室,打扫卫生准备搬家。
“安置房面积不大,但我家人多可买两套。”余卫东说,两套房子总面积113.39平方米,加上底层两个10多平方米的杂物间,总价7万元左右。
“我们组有24户常住村民,原来大多数住的是土墙屋,这次洪灾后基本成了危房,搬迁到安置小区的有22户。”余卫东说,安置小区的房子是统一简装的,打扫一下就可以入住,而且乡里对搬迁安置的村民购房和拆迁都有奖励,还有过渡安置费,每户村民搬进安置小区可省下7500元。
与余卫东同一个村民组的李丽娟,是村里的贫困边缘户。这次受灾后,李丽娟家确需搬迁却无力购房,乡里照顾她租住在安置小区,每平方米每月租金2.5元。记者来到李丽娟家,看见李丽娟和儿子正在整理从老宅搬来的东西。“床、席梦思是政府发的救灾物资,米油、燃气灶、电磁炉等生活物资都是乡里联系爱心企业捐赠的。”李丽娟的儿子告诉记者。
记者乘车从205国道拐上通往高峰组的沥青公路,不时可见挖掘机正在清理河道,施工人员修复水毁护坝和桥涵,也有一些村民在清理砂石掩埋的茶园。十多分钟后,车子到了与休宁县蓝田镇一山之隔的高峰组。
“你看这些沿河建的或切坡建的房子,有的被冲毁,有的被掏空屋基,组里的多数房子进水,基本都是危房。”村民组组长余文新对记者说,尽管故土难离,但村民们也想开了,搬到山外的安置小区,不再提心吊胆。现在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是搬家后如何放开手脚安心干、广开门路多挣钱。
洽舍乡党委书记张仁财说,7月7日的短时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交通、通讯、电力一度中断,地质灾害险情不断。当天凌晨4时起,全乡紧急转移群众91户161人,无一人因灾伤亡。同时,投入应急资金170多万元,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确保受灾群众有吃有喝有住。目前,该乡灾后恢复重建和生产自救正在有序展开,预计到10月底各项水毁基础设施可恢复到灾前水平。(本报记者 吴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