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记者走江淮】村企共建,巧搭“致富桥”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01 08:12:31 责编: 徐文娟

近日,记者走进来安县半塔镇邢港村新蔬语食品有限公司,几十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一筐筐豇豆被工人们倒入机器内切割,经过蒸煮、清洗、甩水、烘干等操作程序后,再进行精选、包装。

“一般来说,3天就可以完成一个生产流程。企业主要生产香葱、青梗菜、包菜等脱水蔬菜,内销国内各大知名食品企业,并出口东南亚、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公司总经理顾斌告诉记者。选择在村里建厂,主要是想就近解决蔬菜来源问题,远处调运成本太高。据其介绍,生产线每天蔬菜用量都在二三十吨以上,最高日用量70吨,年需蔬菜原料约2万吨,除了大葱需要从山东调运,其余蔬菜基本上本村都能供应。

一方面蔬菜加工企业愁原料,另一方面农民种植蔬菜愁销路。而这一长期困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两愁”问题,如今在邢港村通过村企合作、发展订单种植等方式得以化解。

2016年底,邢港村通过建村级光伏电站、实施养鸡场和粮食烘干两个扶贫项目,实现脱贫出列,但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如何让村民持久增收致富一直是镇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该村邀请专家对村里的土质进行检测后,确定打造蔬菜种植这一当家产业。村里积极对接争取,运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按照蔬菜加工企业标准兴建了厂房、污水处理池、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2019年9月,蔬菜脱水加工项目承租并顺利投产运营,实现了产业项目与自身资源的无缝对接。

邢港村采取企业与农民合作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蔬菜订单种植,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原料供给难、用工难,另一方面帮助村民解决卖菜难、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动员贫困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企业与农户签订保价回购协议,农技部门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技术指导。目前,企业已与50多户农户达成回购协议,合作种植全面推广后预计每年可为全村农户带来200万元稳定收益。今年,新蔬语食品公司还在村里试验种植70亩大葱品种,如成功则可以实现公司蔬菜来源全部本地化。

据了解,蔬菜加工项目可为村民提供60多个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就业岗位,目前已有7名贫困人口、4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通过岗前培训、技术指导,邢港村民或种植蔬菜、或加工蔬菜,都习得“一技之长”。“今年,村里实施了蔬菜加工二期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收益分红、合作经营、带动就业等方式,实现农户稳定增收致富。”邢港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石子力说。( 本报记者 罗宝 本报通讯员 王琼 吕华)


    相关新闻
第十三届安徽国际茶博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