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安徽这么干
加快一体化进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03 08:10:06 责编: 徐文娟

【牢记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探索园区共进共舞“新境界”

■ 本报记者 郑莉

走进位于滁州市城东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但见道路宽敞整洁,高科技企业、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国际商务中心等星罗棋布。这里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短短数年,已从昔日一片荒芜的农田崛起为一座绿色生态、活力四溢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成为苏皖两省先行先试、跨省合作的载体。

在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隆隆开足马力,人工核验、收尾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员工沈大桃正进行最后一道修毛刺工序,一根根崭新的雨刮器不久后将出现在上海某批知名品牌小轿车的车窗上。“长三角一体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副总经理张伟兴对记者说,公司总部在浙江,研发中心在上海,生产基地在安徽,印着鲜明的长三角烙印。为什么会选择落户滁州?是因为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低的土地成本非常具有吸引力。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领域,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支持中新苏滁高新区培育沪苏浙主导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中新苏滁高新区还借鉴了江苏苏州“产城融合”理念,先后引进江苏、上海等地的优质文卫资源,为更多企业入驻解决后顾之忧。“作为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合作共建的首个项目,中新苏滁高新产业开发区现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新平台。”中新苏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永宾说,园区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累计引进工业项目200多个,协议投资超550亿元,其中,来自长三角区域项目占比超过七成。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以“一体化”和“高质量”为关键,三省一市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将一体化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在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年逾五旬的任玉生在宁阳街开了一家种子化肥店,店门口就是安徽、江苏的省界碑。“靠的这么近,同样的方言,同样的习俗,哪有什么江苏、安徽之分。”他说,这里的老主顾不光是南京江宁人,更多的是马鞍山博望人。

共建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宁马两市共同走出的一步“先手棋”。南京与马鞍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一体化发展语境下,着力绘好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画卷”。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滕青表示,马鞍山市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以融入南京为主攻方向,推进规划对接、交通互联、产业协同、服务共享、毗邻合作、机制共建六个一体化,推动宁马一体化发展早出成果。

共建共享绿色美丽家园

■ 本报记者 夏胜为

黄浦江畔,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楼,是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所在地。江苏、浙江、安徽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的预报员,每天将未来一周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发往这里汇总。长三角是蓝天保卫战三大重点区域之一。数据共享、会商研判、科学研究……一市三省环境监测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守护区域空气环境。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家园美丽,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

空气流动性强,大气污染治理,靠一个地方“单打”不行,要奏响“协奏曲”。大江大河跨省贯通,下游治理,上游污染也不行。近年来,一市三省携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实行“共保联治”,在改善区域环境、建设生态屏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协同性,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易发多发的季节。长三角地区连续多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我省重点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等重大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我省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分别为41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2.6%、20.5%,助力长三角区域空气常新。

一江碧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休宁六股尖的新安江,是长三角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绿色生态屏障。皖浙两省在新安江流域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新安江模式”。新安江上游水质为优,连年达到补偿标准。

目前,新安江生态补偿工作正处于第三轮合作。安徽推出排污权管理、开发区发展等十大工程,支撑“新安江模式”长效版。今年以来,黄山市7个省级开发区与杭州市园区开展结对共建。当前,我省正把新一轮改革试点完善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努力把新安江流域打造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典范等。

“我们将与长兴、安吉相邻乡镇加快完善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对污染问题的联合整治,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共同守护好山好水。”广德市东亭乡毗邻浙江湖州,乡党委书记傅明辉表示。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贺泽群表示,将围绕长江大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与长三角其他省市一道,加强信息共享、联防联控,通过共保联治,形成生态环境多赢局面,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共建共享绿色美丽长三角。

交通互联互通放大“同城”效应

■ 本报记者 范克龙

滁州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只隔一条滁河,地缘虽近,过去却交通不畅,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两地交通日益通联,逐渐实现“同城化”。对此,在来安县汊河镇上班的李璇雅是直接受益者。

“虽说汊河离南京比较近,但之前过去并不方便,就一条不宽敞的公路,还经常堵车,记得几年前去南京会个朋友,一路堵车再加上公交换乘,没有两个小时到不了南京市区。”李璇雅告诉记者,后来随着南京地铁3号线开通,林场站到汊河镇只有几公里,再加上连接滁宁的104国道改成了双向八车道,去南京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去年同学约在南京新街口聚会,我下午下班后过去,一个小时不到就和同学见了面。现在滁宁轻轨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等后年通车,单位门口就有站点,到南京繁华地段都不用换乘,过去逛街、购物就更方便啦!”李璇雅说。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发展,沪苏浙皖“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

今年,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打通了一条沟通皖浙的大动脉。目前,合安、安九、昌景黄、池黄、宣绩高铁、滁宁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合新高铁和巢马、淮宿蚌城际铁路全面开工,合肥—南京、合肥—武汉高铁、宁芜铁路扩能等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省际高速公路建设,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今年我省着力实施省际公路畅通工程,推动省际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谋划了一批东连沪苏浙、西接中西部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截至目前,首批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中,3个项目已经建成通车,14个项目全面开工。

民航方面,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芜宣机场即将完工,池州、安庆、阜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开工,亳州、蚌埠、宿州机场前期研究有序推进。机场轨道交通S1号线有望年内开工,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合肥至上海直达航班开通。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正谋划出台《安徽省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做好我省交通运输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强化与沪苏浙的沟通交流,在规划、项目前期、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做好协调工作。

“人工智能+”赋能长三角

■ 本报记者 许根宏

8月26日上午,浙江省杭市州萧山区所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像往常一样人来人往,诊室中的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小机器人”可爱而醒目。“输入关键信息后,系统迅速做出诊断提示。”正在给患者诊断的全科医生陈大夫指着面前的“小机器人”说。随着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快速应用,标志合肥“智能+”正在加速赋能长三角。

2017年9月,国内人工智能技术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和萧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大讯飞浙江总部正式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信息港。2018年4月,科大讯飞浙江总部办公场地正式启用,翻开了杭州信息港小镇打造“中国人工智能谷”的华丽篇章。根据协议,双方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智慧教育应用、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应用、人工智能+智慧管廊和智能城市规划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2022年亚运会,打造智能亚运。

“科大讯飞智医助理的上线,为基层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参考,令诊断思路更加开阔。”萧山区所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这套由家庭智能语音随访系统、慢病管理系统、辅诊系统构成的智能应用基层矩阵,为当地医疗赋能增效。目前,智能语音随访系统已在萧山区7家区属医院、22个卫生服务中心全面上线。在2月至4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系统随访人次达63.5万。

智能鼠标、同声传译、智能公文写作……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展厅,各种“智能+”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已经把10多家实体店开设在长三角各个区域,产品也销售到了长三角。”中国声谷运营单位负责人毛媛媛说。为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合肥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协同合作,依托长三角知名高校品牌优势及科研实力,完善合肥产学研系统布局,与浙江大学共建新站高新区科创中心,与复旦大学洽谈共建合肥智能感知创新中心。

“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将长三角地区作为主要市场。”在合肥高新区科大先研院,合肥市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为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在长三角优化布局、提升能级,促进以“智能+”为引领的产业链“深融合”,科大讯飞、科大国盾、中科智能等企业率先在长三角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目前,合肥智能家电四大件约30%销往长三角地区,科大讯飞、四创电子等企业的产品占据苏浙沪同类产品40%的市场份额。

协力打造“放心消费长三角”

■ 本报记者 彭园园

不久前,合肥市民刘女士带孩子在浙江杭州旅游,在杭州银泰百货买了几件童装。“以前在外地游玩,看上了喜欢的也不敢买,怕事后发现问题没地方退,现在不怕了,合肥的银泰百货也认呢!”刘女士说。

打造线下无理由退货的“升级版”,5月,67家企业承诺参与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活动。消费者在参与企业承诺的门店内购买的商品,符合企业公开声明退换货范围和规则的情况下,可在长三角地区其他门店内享受退换货服务。

“一年多来,围绕开展‘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创建,三省一市培育放心消费单位超4.2万家;联合推动大型商超、跨省连锁、厂方直营‘七天无理由退货’,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超2.5万家。”省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副主任陆红说。

一直以来,消费者异地维权十分不易,现在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这种困境有望被打破。

长三角地缘相近、市场相连,如何让广大消费者在长三角地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维权渠道要打通。去年,三省一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同签署消费维权一体化合作协议,推动联动监督和消费投诉纠纷化解,推进数据互通共享。“四地消保委倡议出台景区儿童免票兼顾身高年龄的规则,得到了242个景区响应。还首次联合提出‘老人鞋’团体标准,对耐折性能、耐磨性能、硬度、防滑性能等作出具体要求,为老人鞋行业建规立制。”省消保委秘书长丁涛说。

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南京市、宁波市、金华市、合肥市、芜湖市、黄山市、浦东新区等九市一区签署了网络监管一体化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市场联建联管大平台。共同推广应用“红盾云桥”智能协作系统,在查办网络违法案件等过程中,开展相关协查、协办和移送工作,通过数据“多跑路”,让跨区域监管执法“快起来”。

“通过启用‘红盾云桥’智能平台,对涉及淘宝、天猫、1688平台的交易数据,最快可在6小时内落实协查反馈、智能化调取和移送,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新闻
省政协这一重要会议闭幕 人事任免名单 发言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