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剧场亮灯,安徽有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28 08:08:20 责编: 徐文娟

“这是我今年第一次进剧院!”“‘拉魂腔’听着就是过瘾!”9月23日晚,蚌埠大剧院,依次走出的观众摘下口罩,热烈交流看戏感受,依然意犹未尽。当晚,随着大型古装泗州戏《杨八姐闯幽州》演出结束,“有戏安徽 点亮剧场”——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正式谢幕。

1个月,16市剧场,22场精品剧目,“线下演出+线上直播”,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团省委联合主办的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让因疫情沉寂一时的剧院重新焕发生机,更让长期未进入剧院的观众重新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

从省黄梅戏剧院的黄梅戏《红楼梦》到省徽京剧院的徽剧《徽班》,从合肥演艺公司的舞剧《立夏》到池州市黄梅戏剧院的贵池傩戏《千年傩》,从宿州市坠子剧团的坠子戏《小包公》到凤台县推剧团的推剧《张老西嫁女》,演出季活动集中呈现省市县三级院团创排的既叫好又叫座的剧目,不仅展现我省艺术舞台精品创作的成果,而且有效助力演出市场逐渐回暖。

“演出票提前几天便售罄了!全省十六市剧场复苏演出季活动是第七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要活动之一,每张票补贴60%,观众看演出非常实惠!”安徽大剧院副总经理欧阳旺认为,由于前期剧院长时间关闭,积累不少观剧需求,预计演出票房会迎来一段持续性增长。

为了致敬抗疫抗洪英雄,各地演出纷纷邀请抗击疫情和防汛救灾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医疗卫生工作者、部队官兵、基层工作者等代表现场观看,并组织开展公益性质的青少年观演体验活动,通过传统戏曲普及讲座、演出幕后探班等形式,加深青少年对安徽地方文化的了解。

宣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刘永平,曾是我省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平时难得有时间观看演出,在宣城市文化馆欣赏皖南花鼓戏传统经典剧目《扫花堂》《假报喜》《打瓜园》之后,她欣喜地说:“很荣幸受邀观看这么精彩的演出,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动人!剧院恢复演出,表明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我感到由衷高兴!”马鞍山市师苑小学学生汪宁一作为小记者采访团成员,第一次走进马鞍山市大剧院后台,参观新奇的舞台道具,并采访儿童剧《少年行》的演员,她激动地说:“一位大姐姐告诉我,她每天要在舞台上排练三四个小时,原来一名光鲜靓丽的演员这么辛苦。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30%到50%,再到75%,随着疫情防控持续稳定向好,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要求,演出季期间剧院观众上座率的上限不断上调。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的同时,为了让更多观众欣赏文艺大餐,演出季活动对所有演出进行现场直播。据统计,22场演出通过“有戏安徽”在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说:“疫情改变了剧院经营业态,越来越多的观众正在接受网上观剧。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剧院在互联网上教唱黄梅戏、普及黄梅戏知识、直播大型演出,收到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再芬黄梅’官方抖音号已经聚集了10万多‘粉丝’,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成为非常受欢迎的‘黄梅网红’。”(本报记者 张理想)


    相关新闻
加快推动新时代美好安徽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