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稻虾共养”走上致富路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02 09:10:07 责编: 刘东伟

眼下,正是庐江县的水稻收获季。连日来,当地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水稻。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稻浪翻滚,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

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屯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连片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巴屯合作社理事长郝建东笑着说:“今年收成好,预计亩产量可达700公斤。‘虾田米’每公斤卖到十多块。”

“虾田米”怎么这么贵?面对记者的疑问,郝建东不无得意地解释说:“别的地方大米卖两块多一斤,我这里的‘虾田米’因为基本上是绿色无公害的,所以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几倍,还供不应求。”

据郝建东介绍,这几年,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稻虾共生、稻虾互补,从单一的种植向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的水面供龙虾生长,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天然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互为供给’,形成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同样的稻田,为何种出品质不同的水稻?郝建东告诉记者:“秘诀就在稻田下面,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在水稻生长期间不能过多地喷农药施化肥,所以‘虾田米’基本上是绿色无公害的。”

“这种生产方式节肥、减药、环保、增收,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好办法。”柯坦镇党委书记李杰峰补充说,稻虾综合种养提升了稻米品质,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据悉,巴屯合作社生产的“虾田米”主要通过订单认购方式出售,不仅畅销周边市县,还销往上海、乌鲁木齐等地。目前,巴屯合作社稻虾共作区已发展到1400亩,依托优质“虾田米”和龙虾产品,合作社正在积极对接加工厂和销售市场。

巴屯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只是庐江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当地农民沿袭“一麦一稻”“一油一稻”等传统种植模式。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庐江县农业如何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努力打造虾田米和小龙虾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此,该县成立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指导组,加强稻虾共作等创新研究,重点对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该县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6.6万亩,从事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经济组织120个,大户700多户,初步实现“1313”目标,即亩产优质稻1000斤、小龙虾300斤,实现亩产值1万元、效益3000元。庐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表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好路子。

本网记者 孙海涛 本网通讯员 赵德斌

    相关新闻
安徽推进引江济淮截污导流水质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