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从“能省则省”到“享受生活”,如今的“新老人”消费有点潮。因此做大做强做优“银发经济”,需抓住机遇、补齐短板——
让老年消费开心又安心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21 08:26:05 责编: 徐文娟

市场快速增长 “银发族”成为“潜力股”

“新买的羽绒服,好看不?”这几天,汪彩萍在朋友圈晒起了新衣服,照片里的她,身着墨绿色的过膝长款羽绒服,脚上一双高跟鞋,笑脸格外灿烂。这条微信不仅收获数十个赞,还引来不少老同事的羡慕:“老汪的退休生活,越过越滋润啊!”

“原价要1800多块钱呢,‘双12’做活动打折,1300多块钱买下来的。虽然价格不便宜,但是质量好,版型也比较特别,有设计感。”退休之后,汪阿姨便来到了合肥带孙女,她告诉记者,人老心不老,虽然做了奶奶,但是也要活得漂亮。

如今,像汪阿姨这样舍得花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在八旬老人王正芳的家中,旅行照片挂满了客厅的一整面墙。“近10年来,每年我都跟老伴要去一个地方旅行,日本、韩国我们都去过。”家住合肥市的王正芳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世界那么大,我也要去看看”。

老年群体逐渐形成消费新势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追求品质和个性化商品;更多的老人活跃于各大网购平台,热衷智能手机、智能拐杖、电动牙刷等电子产品;不少老年人愿意“说走就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凡此种种,都刷新了人们对于以往老年消费“在支出上选择节俭,在价格上追求低廉”的固有认知。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50后”“60后”步入老年,老年群体高储蓄、低消费的特征悄然改变,而表现出消费意愿高、心态年轻化的新特点,正成为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新群体。今年阿里巴巴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疫情以来,中国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加速拥抱数字生活,第三季度老年人手淘月活跃度同比增速远超其他年龄组,高出整体29.7个百分点;老年群体消费金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9%,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也预测,2014~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增长到33%左右。

消费提档升级 “新老人”追求“潮生活”

“我没有年轻人的房贷压力,也没有工作压力,有固定的退休金,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我很喜欢出去玩。”在六安市生活的周阿姨60多岁,她前段时间前往云南玩了一趟,“以前,每年会出国玩一趟,今年就选择在国内游玩了”。

周阿姨和老伴已经退休多年,没有了工作的束缚,子女也已成家立业,生活逐渐从以家庭、工作为中心转向更关注自我的生活状态。他们有不少空闲时间可以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有退休金和储蓄作为经济后盾,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逐步上升。携程数据显示,老年人是高频次的旅行用户,他们不依赖家庭,有着独立的社交圈,旅游逐渐成为他们的新型社交方式,65%的受访老年用户每年出行3次以上,且越来越多老年人能够独立完成在线预订。

“购买力不足”“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正渐渐成为老年人消费的过去时,他们正在从保守变得开放,消费结构从基本需求转为娱乐、精神和体验。

“家门口开了瑜伽馆,我充钱成为了会员,没想到第一次上课,发现班上15个学员,其中9个是小区里带娃的奶奶。”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80后”刘玉笑着说,“以前,感觉奶奶们锻炼身体就是跳广场舞,没想到现在花钱进瑜伽馆的人也越来越多。时装秀、滑冰、健身……越来越多的老人,用看似特立独行的做法,刷新了我们年轻人对年龄的认知。等我老了,我也要这样活得很飒。”

从温饱到小康,老人们腰包更鼓了,闲情逸致更多了。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老年人收入提高,消费理念更新,特别是对生活、生命的认知重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消费行为上日趋年轻化,对晚年生活的品质性、享受性要求不断提高,在娱乐文化、健康养老等方面支出持续增长,新一代的老年人越来越热爱“潮生活”。

补齐供给短板 “夕阳红”还需“细呵护”

“想找个保姆,换了三个,还没找到合适的。”

“服装店的衣服要么就是太年轻化,要么就是很老气,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

“孙女的一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但是不太适合老年人,我也想买点需要动脑子的玩具,但是很难找到。”

……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与日益旺盛的老年消费需求相比,老年消费市场供给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市场缺乏细分,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没有充分体现老年人需求的特点,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从老龄产品来看,据统计,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其中日本有4万多种,而我国仅有2000多种。

“市场上有很多专门针对儿童的产品,我希望也能够出现更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比如,电动牙刷,专门针对儿童的品牌很多,但是鲜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汪彩萍期待,企业能够从老年人需求实际出发,找准市场定位,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更多性价适宜、安全可靠的高质量产品与服务。

此外,随着老年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消费“陷阱”日益增多。据中消协统计,养老服务、老年养生保健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有服务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此外,旅游服务漠视老年消费者体质差异、针对老年人预付式消费周期长、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收藏品等现象多发。老年人消费权益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

《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总体维权意识较弱,随着年龄增长,判断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下降,一些不法商家常趁机向老年人兜售假冒伪劣商品。因此,一方面老年人应注重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有大力规范、净化市场,加强监管,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和市场欺诈,让消费市场中的老年人花钱花得放心。

业内人士指出,充分释放老年市场消费潜力,不仅要优化消费市场供给,还要通过完善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老年人家庭子女也要顺应发展趋势,以改善和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发现并满足老人的需求,多方合力才能才能真正提振老年消费热情、拓展银发消费市场,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本报记者 何珂)

    相关新闻
三省一市协同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