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合作共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宿州探索”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1-02 08:02:59 责编: 徐文娟

在广识电气公司生产车间,2米多高的机器人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将20公斤重的金属板吸至半空,旋转、弯折、挤压后,形成供应合肥轨道建设的高压柜板。这是去年12月22日记者在宿徐现代产业园见到的生产场景。

宿徐现代产业园是宿州和徐州两市合作共建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最北部、皖苏两省交界处,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为一体,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18年12月9日,宿州徐州两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原埇桥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建设宿徐现代产业园,并建立了战略谋划、高层推进、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力求打造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宿州与徐州地理相邻、文化相承、产业相连,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园区工作人员谢伟峰告诉记者,宿州资源性产业比重偏高,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缺乏龙头企业及关联企业,产业链条较短,配套能力不足。而邻近的徐州随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亟需调整,一批企业将转移搬迁,配套企业需平台承接,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宿州是徐州布局产业配套的理想之地。

“两市合作共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徐州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两地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政策与服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谢伟峰说。在2020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共建”,并在用地指标、环境容量、节能减排、减费除税、资金奖补、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倾斜。

园区采用“管委会+投资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运营,对于市场前景好的项目,投资公司以土地、资金、厂房等形式入股并享受分红。这一融资形式缓解了企业建设资金压力,助力一些新项目走上发展“快车道”。

陆盾机械公司是一家从事挖掘机、装载机和叉车等工程机械生产的企业。2年前,该公司从江苏徐州整体迁入宿州市埇桥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短时间内即办理了注册、用地和融资等手续,不仅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工艺也全面提档升级。2019年,企业产值超1.8亿元。“近期,韩国现代集团向我公司转移了整机装配生产线,正式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王霄说。

近年来,宿州加强与徐州优势产业深度对接,科学规划布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参与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中心建设,对接淮海国际陆港建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互融互补、协同协作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成立高层次人才孵化中心,不断提升园区人才层次。目前,园区已聚集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战新材料等企业143家,其中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60多家,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

“我们探索打破省际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主动加强与徐州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的有机衔接,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公交通勤同城化,基本公共服务、安全环保应急联动一体化,城市功能衔接、要素市场流通便利化。”宿州市委负责同志说。

2019年11月30日,总投资25亿元的徐宿快速通道——符离大道建成通车;符离大道K902省际直达公交线路开通。去年1月20日,G206国道902省际直达公交开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极大方便了宿徐现代产业园内来自徐州的企业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出行。同时,宿州市以园区为依托,正在高水平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新型功能区,聚力打造产业活力强劲、生活舒适便捷、服务功能完备、环境生态宜居、群众乐业幸福的产城一体化先行区,提高人才吸引力和产业承载力。

“宿州徐州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行动,也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宿州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按照‘政府统筹、园区推动、市场运作、产城融合’的要求,科学规划布局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优势产业深度对接,健全完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并在管理体制、营商环境、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打造省级毗邻地区产业创新合作新高地。”宿州市委负责同志说。( 本报记者 何雪峰)

    相关新闻
按需读取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