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1-05 08:45:30 责编: 徐文娟

编者按

2020年12月30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学习时报社在合肥联合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暨全省宣传思想战线的专家、学者,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和研讨。本报对各位代表的发言摘登如下。

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理论宣传工作质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是牢牢把握理论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刻也离不开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理论指导的党,也是在理论上卓有建树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许多重要领域、重要方面作出了独创性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高度。理论工作者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学思想、用思想,努力通过理论宣传工作把干部群众的思想武装起来、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下去。

二是牢牢把握做好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党报姓党的根本原则,高扬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旗帜,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贯穿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必须旗帜鲜明用学术讲政治,坚持对党的思想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学理阐释,把理论讲透彻、把思想讲鲜活、把实践讲生动,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运用理论传播规律讲政治,深入研究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规律,突出鲜明的思想性,突出鲜明的理论性,突出鲜明的知识性,推动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创新,不断提高理论宣传阐释的质量和效果,努力让我们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三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见成效。《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是指导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理论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贯彻落实的实际行动,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作者:熊若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学习时报社副总编辑)

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2017年9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巨大作用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从真理的制高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没有阶级私利的科学理论,是勇于突破各种局限性的思想,所以,能够清醒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第二,马克思主义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占据着人类解放的制高点,强调人类解放的崇高价值。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高尚的人们洒下了热泪。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第四,马克思主义具有系统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强调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他不仅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而且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作者:辛向阳 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

在“四守四创”中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委机关报只有切实做到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才能让党的声音始终占据舆论高地,确保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聚主流。

一、守政治责任之正,创履职尽责之新。党委机关报,必须坚持政治责任第一,坚决避免“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在履职尽责中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抓紧抓实抓细抓活。落实政治责任上,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纳入;创新工作机制上,实现汇报、检查、追责问责“一条龙”;阵地管理上,实现制度全覆盖落实全到位。

二、守媒体融合之正,创遵循规律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对此,党委机关报必须结合实情、遵循规律、探索创新。要坚持媒体融合的迭代关系,使报纸与新平台相得益彰;坚持公信力引领,既重流量更重内容;坚持一媒一策、全媒一体,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合发展。

三、守优良传统之正,创内容生产之新。秉承顾全大局优良传统,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全局观念,确保导向正确。秉承实事求是优良传统,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中,求真求准。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新手段实现全媒生产和传播;创新内容生产,让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鲜活经验呈现于版面和平台。

四、守双效并重之正,创良性发展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新闻媒体要坚持在保证社会效益前提下,努力实现两个效益互相促进。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努力探索服务下沉、服务增值的模式创新。针对社区、乡镇、学校和广大基层单位融合传播的强烈需求,通过平台升级和传播服务下沉,实现双效并重和良性发展。

(作者: 李陈续  安徽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深刻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育新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切实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职责使命,要求我们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进程中,与时俱进把握宣传思想工作根本要求,结合实际抓好核心内容教学,系统综合推进重点工作开展。

一要从宏观上考量新时代“开局”,在办学治教中牢牢把握根本要求。在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始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要在微观上认知新发展阶段“变化”,在教育教学中高质量抓好核心内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生命线,持续不断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潜移默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师生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在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要从本职上理会新发展理念“特质”,在教育改革中增强系统观念。教育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情境、供求反应不断变化,教育治理改革创新需要不断深化,核心要求是增强系统观念,强化综合实施,统筹抓好“五育并举”,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抓好网上网下,在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作者:王佩刚 系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高举旗帜 增强理论引导力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五大使命任务。其中,“举旗帜”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使命任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使命任务。增强“举旗帜”的实效性,从宣传思想工作主体角度看,要把握好三个问题。

精准把握对象。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解决好了“对谁宣传”的问题,就能更好地量体裁衣、分类施策、分层施教。要更加重视基层群众,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普及;要更加重视新兴行业人员,引导他们认同党的主张;要更加重视网民群体,扩大主流舆论在网上覆盖面和影响力。宣传思想工作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不能大水漫灌,只有适应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特点,才能把“举旗帜”讲清楚、讲明白,让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深入讲透理论。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可以从政治的角度讲,以政治讲政治;也可以从学术的角度讲,以学术讲政治。如果我们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由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进而从学理上加以深入探讨,将有助于从外延上拓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的学术学理空间,有利于从根本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本源本真意义。

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创新理论既依赖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设,又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设。我们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作者:汪兴福 系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多维创新架起理论连心桥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宣传思想战线学习贯彻、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根本遵循、指路明灯、方法宝库。安徽省委宣传部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融媒传播,持续打造的电视理论节目《理响新时代》,以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己任,锁定年轻受众,成为全国理论节目中独树一帜的品牌。

一是理论+新闻,节点成重点。理论节目走心走新,也需新闻性加持,与主题主线相结合。2017年,第一季以党的十九大报告蕴含的“八个新”为选题方向。2018年,第二季聚焦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五大思维”,以及改革开放与五大思维的关系。2019年时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季聚焦宣讲红船、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等革命精神,带领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今年,第四季聚焦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二是理论+综艺,难点成亮点。注重模式与选题贴合度,在形式服务、提升内容上下功夫。第一季打造一分钟动画短视频,以Rap等形式学思想、悟原理。第二季以游戏测试剖析思维原理,以新飞花令比拼掌握金句名段能力水平。第三季组织的虚拟参与、在线PK,革命纪念馆专家分享镇馆之宝,以及机器人绘制精神图谱等也很新潮。第四季则探索运用答题式直播、“知行配”人设、轻辩论阐述、观察类手法。

三是理论+移动,热点成燃点。树牢融思维,融合传播成色越来越足,在“学习强国”播放量破5600万次。第一季,推出微信“摇一摇”参与有奖答题。第二季,推出思维测试微信H5,受众闯关赢“思维红包”。第三季,众筹25万条短视频,快手平台播放破22亿次;1.5亿网友扫码参与“新长征,我接过这一棒”。第四季,首创网络理论直播答题,并在“学习强国”与卫视同步首播。

(作者:邵晓晖 系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规律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形势、重大意义、特点规律、重点内容、方针原则等的深刻认识,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性、战略性、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和实践要求,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的意识形态建设,而且为新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要看到“两个大局”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体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前瞻性、统筹性要求更高。要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意识形态建设战略筹划,统筹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和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统筹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统筹意识形态建设的当下任务和长远发展,统筹意识形态建设和全面现代化建设。

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实践,意识形态建设的创造性、规律性要求更强。新发展阶段是历史的延续,又包含着新的内涵,思想文化领域会有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也有新的特点规律。

要看到“两个大局”交汇的内核是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性、拓展性更为明显。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四个自信”的底气更足。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意识形态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要看到“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既包含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加深,同时国际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不会缓和、只会升级。

要看到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引领性、实践性更需提高。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同样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要找准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挑战,从“两个深刻认识”中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

(作者:颜晓峰 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些重要论述为理解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推进、机制性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措施,使广大群众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抢占网络意识状态制高点,同一切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作斗争。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新德育供给,满足对象化、差异化、分众化的理论需求。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群众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和认同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让广大群众时时处处切身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在创造美好生活中发挥的强大功能。

(作者:吴家华 系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一要树立系统改革的创新理念。将课程目标由“虚”入“实”转化为学生能力,紧扣授课前、中、后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和过程考核的系统化改革,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

二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发挥思政课教师在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中的引擎作用,提升他们传播真善美的强大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追求科学真理的力量、家国情怀的力量、以史鉴今的力量和人格吸引的力量等。

三要打造课堂内外的模块体系。即紧抓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这一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将读、听、讲、谈、辩、写有机结合;课外针对内容特征和学生兴趣创建实践教学的个性品牌,同时统筹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构建以理念统筹为先导、主题统筹为思路、组织统筹为抓手、方式统筹为路径、成果统筹为总结、推广统筹为目标的实践转化教育创新模式。

四要搭建集体备课的互助平台。即按照相对固定、供需匹配、上门示范、精准培训的原则和打造平台、建立团队、构建机制、注重实效的思路,建立联合内外、贯通线上与线下的思政课集体备课中心,形成资源整合、成果共享、互促共进的思政课建设态势。

五要对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即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协助专业课教师挖掘思政元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加大思政课与大学生专业的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合力。

(作者: 魏荣 系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我们可以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视角,探索网络舆论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运用与把控,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开辟一条创新发展路径。

从参与主体看,全体成员,尤其是相关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理念先行,锻造全媒体素养。习近平同志于2019年提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并强调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系统化改善网上宣传工作之道,要求我们从全媒体意识、全媒体知识、全媒体能力、全媒体伦理等4个维度来提升全媒体素养,并通过系统培训强化全媒体素养,以求网络治理随需而变、创新而发。

从内容建设看,要以内容为本,创造区域新文化。网络空间的内容建设,要聚焦区域的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系统、持续、有计划地开发网上宣传的内容和服务。在提供内容资源的同时,也要整合资源平台,重视全程媒体的积极介入、全息媒体的多彩呈现、全员媒体的主动参与以及全效媒体的精准评估,让互联网的内容建设成为一种主流、一种清流。

从组织运筹看,要重视融合创新,打造传播共同体。融合创新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借助新兴信息技术加强应用的融合,专注红色文化、徽文化、科学文化、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建设,在弘扬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上形成一股合力。

(作者:周荣庭 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执行主任、教授)

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在哲学社会科学“为了谁”“谁领导”“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人民”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最大的初心。人民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谁领导”的问题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指导的决定力量和根本保障。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更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与经验总结。

在“做什么”的问题上坚持回应时代呼唤的学术方向。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回应时代的呼唤,就是要“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和有效办法”。

在“怎么做”的问题上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的历史。

(作者:罗本琦 系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个字高度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其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意识,坚持政治家办媒体。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树立大局意识,做到认清大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局。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要善于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组织优势,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动员和团结起来,形成强大思想合力,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善于通过新闻舆论树立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感染人、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统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行动,集中人们的智慧和力量。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针对网络上恶意传播的一些虚假信息和负面舆情,要及时进行纠偏和正本清源,帮助人们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公众的媒介素养。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主动寻求与世界对接,建立多元沟通渠道,是主流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与担当。

(作者:沈正赋 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汲古开新推动文化创新

近年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我于2014年6月13日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持续对君子文化深入探讨和实践推广,引起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

在汪洋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君子人格及君子文化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以习用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方式,规范和调整我们为人处事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格调。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有助于对社会各阶层人士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势利导,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广泛价值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出和研究君子文化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于:为如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打通和连接传统与当代的通道接口,探寻别开生面而又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办法,在当代社会竖起一面具有深厚传统底蕴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旗帜。

君子文化研究和实践在全国已蔚成风气,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全国不同地域成立一批君子文化研究机构和社团组织,不少学者发表大量研究成果;二、多地连续举办“君子文化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三、不少地区把君子文化融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钱念孙 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核心。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既要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又要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根本价值取向。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理念。文艺创作既要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素材,又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文艺工作者要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契合时代要求的精华,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加以展现,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为引导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知识和价值判断。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文艺自身发展的动力所在、命运所系。进入新时代,面对人民对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产品的更高、更新、更紧迫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觉把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巨大动力。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用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向人民群众输送真善美,给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作者: 李春荣 系安徽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

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创新型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二要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大力实施文化遗产“双创”工程,加强各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和体验方式。加强安徽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打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品牌,打造中华文明安徽重要地标。

三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推出社科“皖字”品牌,打造出版发行高地,讲好新时代安徽故事,再现安徽“文化高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搭建公共文化云平台,提供分众化、差别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建设线下线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群“群主”和文化产业链供应链“链长”。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实现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向优质文化企业、优势文化产业、优秀产业园区集聚。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体育等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模式,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扩大文化对外开放,推进长三角文化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

(作者:邢军 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推进基层宣讲工作走心走深走实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出版发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学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推动基层宣讲工作走心走深走实。

广泛调研凝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我们在基层宣讲中必须要坚持人民性,要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真正弄清楚群众在想什么、要什么,用群众喜欢的方式精准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逐渐内化成为人们自觉使用的思想武器,从而最大范围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抓住关键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战线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要守正,就必须要坚持党性。坚持党性的核心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就是要坚定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重大工作部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

持续创新筑同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优秀作品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建队伍、搭平台、磨精品上下功夫,坚持持续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作者:李莉 系马鞍山市委讲师团团长)

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和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一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失语就要挨骂”。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世界上仍然还有对中国的怪声、怨声,甚至骂声。要解决挨骂问题,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猜忌和误解。

二是凝心聚力鼓干劲的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人们民族自豪感,坚定人们“四个自信”,起到凝心聚力、鼓舞干劲的作用。

三是促进国际传播的需要。故事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因为故事有情节、有情绪、有情感、有情怀,容易触动人的心灵。讲好一个好故事胜过讲千言万语,胜过讲一打道理。

讲好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要讲中国经验、中国智慧,还有讲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不仅要讲中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也要讲中国未来目标和实现路径。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要多主体协同,“奏响交响乐、大合唱”。二要多媒体互动,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优势,打通走向受众的各种通道。三要多方式叙事,摒弃语气生硬的套话、官话,使用充满活力、情感的百姓话语,拉近与受众心理距离,实现情感共鸣,增强讲故事效果。

(作者:周亚东 系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际合作中心〕院长〔主任〕、教授)

建好“学习强国”阜阳学习平台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收录的52篇重要文稿,篇篇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2020年6月10日,“学习强国”阜阳学习平台上线以来,通过建立联动机制、举办分享会、纳入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学习强国”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55.2万人,推出稿件近万篇(条),4000篇(条)被全国和省级平台采用,其中,《习近平赴安徽考察调研》阅读量3867万次、点赞量近100万。开通的“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每天三次播放习总书记同期声,深受群众喜爱。

对标《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着力做好“三全”文章。

一是全面拓宽覆盖面。坚持分众拓宽,适应青年特点,实施“伟大让青年人懂”计划,吸纳更多青年加入学习大军;坚持分时拓宽,推出“农民夜校”,培育学习型现代农民;坚持分类拓展,探索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文明实践所站等“多馆多所站”,设置“学习强国”体验厅,吸引更多人使用“学习强国”。

二是全息丰富内容库。实施理论武装“走心”工程,把送理论、送政策、送民法,讲奉献、讲家风、讲创业的“三送三讲进中心(所、站)”活动移植到学习平台,创设“线下一人宣讲、线上万人共享”学习局面。

三是全阵地延伸传播链。适应网民需求,制作一批现象级融媒体宣讲产品,全方位解读、全媒体宣传、全业态传播、全平台覆盖,打造理论传播新矩阵,打通新思想学习主渠道。

(作者:燕少红 系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

推深做实“网格文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手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他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天长是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并作为“先行试验区”打造。天长市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实践“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信心。用“一分钟微视频”“一刻钟宣讲”“一小时巡演”等形式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基层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充满信心。二是聚民心。“网格文明实践+”畅通了党群干群连心“经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树新风。使“人情风、吃喝风、迷信风、攀比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去年天长市有3000多户主动取消计划办理的宴席。家庭随礼礼金降幅达71.5%。四是促和谐。把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想作为文明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编织”出一幅幅暖心和谐画卷。

“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心向网格下沉。划分1193个网格,设立网格文明实践点,每个网格组建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名志愿者农村联系10户、城市社区联系30户。二是服务向网格延伸。组织宣讲、文艺以及志愿服务小分队,用“小变化”讲清“大道理”;用“土味”节目传递时代“好声音”;用真情服务为社区群体送来关爱。三是力量向网格集聚。实现了党政干部进网格,“结对帮扶”进网格,服务资源进网格。四是政策向网格倾斜。确保网格做得久,队伍稳得住,活动搞得实。

(作者:朱慧琳 系天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加快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当前,媒体融合进入了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深度推进的关键时期。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改革创新,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传递权威声音。坚持政治家办台、办报、办网站。一方面,把新技术运用到信息采集、生产、传播、反馈等各环节,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濉溪县融媒体中心通过中央厨房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实现“策、采、编、发”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分层分众分时段开展主题宣传、集中宣传,以专业媒体的深度、广度、高度提升舆论引导的力度和效果,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创新经营改革。要依托技术、资源和宣传等优势向文旅、文创、教育、商务、服务等领域拓展业务,不断增强自身的内生动力。注重从产品内容质量上找突破,加强栏目的策划和活动的创新,突出主流价值,吸引教育观众,形成强大的信息和正能量聚合效应。

坚持实践取向。媒体融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取向,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坚持移动优先战略,主动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及时帮助群众“号脉问诊”。

濉溪县全方位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持续提升媒体融合的生产能力,如“濉溪发布”App接入出行服务、生活缴费、天气预报、社保查询等16项民生服务项目,在濉溪新闻网及“看濉溪”微信公众号开通《濉溪扶贫商城》《中瑞买菜》快捷渠道,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作者: 戴剑峰 系濉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相关新闻
文化惠民 滋润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