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深做实林长制等生态制度改革 ——
绘出水清岸绿的“皖江画卷”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1-07 08:14:38 责编: 徐文娟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福祉的生态屏障带。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皖江各市治污染、建新绿,努力推动天蓝、地绿、水净,绘就水清岸绿的“皖江画卷”。

源头减排,保卫蓝天

——截至2020年11月,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好坏,事关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蓝天常在、繁星闪烁,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去年岁末,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捷报”。一组跃动的数据,直观展现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11月,全省PM10平均浓度58.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稳定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除黄山、池州外,14个2015年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于“十三五”下降18%的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打赢蓝天保卫战,我省以“五控”为抓手,即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等,促进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精准、科学、依法是大气环境治理“要诀”。

精准治污,围绕“五控”,我省确定了1908个重点工作任务,截至2020年11月,已整治完成1856个,完成率为97%。聚焦重点因子——挥发性有机物,我省建立监管清单,综合治理石化等5个行业、32个工业园区、14个企业集群、243家重点企业等。

科学治污,我省修订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不同预警级精准管控,各市实现“一市一案”;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重点行业企业分级管控,实行“一厂一策”。

依法治污,我省依法查处超标排放企业,对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挂牌督办;实施水泥行业地方排放标准,推动提标改造、源头减排。

污染防治攻坚,全省在用141台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92条水泥工业在产生产线全部达到我省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10034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全部淘汰等。

源头减排、铁腕治污,沿江城市蓝天数更多了,空气更清新。

一山一坡,专员专管

——林长制带来“林长治”,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沿江五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是一个江边小镇。沿江许多地块上,香樟、杨树等一排排树木拔地而起,横成排,竖成列。当地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一片片绿地在长江岸边展现。作为沿江城市,池州市近年来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池州山水画廊。

林长制,绿色发展的安徽探索。

近年来,我省推深做实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林长组织体系,形成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总林长抓指挥协调、区域性林长抓督促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

全省5.2万余名林长守护着森林和湿地,做好“五绿”文章——以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来“护绿”,以实施造林计划来“增绿”,以强化党政责任来“管绿”,以发展林业经济来“用绿”,以深化林业改革来“活绿”等。 “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沿江各市实施生态复绿工程,对绿化空白区域进行补绿,应绿尽绿,打造国家森林城市群和绿色生态廊道。“多亏了林长制,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我们这里的环境更美了。”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林长杨江勤说。早些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如今是“出门见绿,处处是景”。

林长制带来“林长治”。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沿江五市全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基本建成。我省林长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大案例。

去年起,我省深化林长制改革,包括沿江片区在内,设立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合力治污,呵护碧水

——截至2020年11月,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考核目标9.5个百分点

芜湖市弋江区澛港水系,曾经是一条臭水沟,如今清溪蜿蜒、绿地成片、景色宜人。水系全长约12.21公里,流域范围内涉及人口10余万人。整治黑臭水体,当地按照海绵城市理念,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维护运营,黑臭水不见了“踪影”,水清、岸绿的立体生态景观带展现百姓面前。 “黑臭水体整治改善一方环境、扮美一方家园,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居民何斌感慨。

澛港水系环境改善,是我省碧水保卫战治理黑臭水体的缩影。治理长江流域水环境,省生态环境厅强化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目标管理,采取“预警通报、帮扶指导、环评限批、定期会商”等措施,全力推进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工业园区水污染处理设施整改,我省强化监督,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11月,全省231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218条,完成率94.4%。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我省长江流域84个县级及以上在用和备用饮用水水源、426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均完成规范化建设、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基础信息调查,全部划定保护区,并定期开展水源水质监测,实施有效保护。

持续推进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我省发挥生态补偿资金的经济杠杆作用,推进各地努力改善水质状况。2018年以来,我省长江流域共产生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金达3.42亿元。

多管齐下,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截至2020年11月,全省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考核目标9.5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其中,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创国家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谋划实施污染防治“升级版”,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 本报记者 夏胜为)


    相关新闻
我省去年新增A股首发上市公司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