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贵陕皖党报联动·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3-06 08:18:22 责编: 刘东伟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

01.png

李建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上下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篇章。 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和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

当前,贵州省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正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是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阶段,也是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奋力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

“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加强扶志扶贫,坚决把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李建告诉记者。

李建表示,贵州将在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择一部分自然村,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多样化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示范点,循序渐进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李建告诉记者,在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方面,贵州省将根据国家最新调整结对关系,不断完善帮扶机制,把握机遇继续助力乡村振兴。为此,该省准备进一步优化协作方式,深化“4+”合作模式,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打造更多共建产业园区,推进帮扶地产业向该省实现梯度转移。进一步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对接帮扶地落实稳岗政策,继续做好劳务输出组织和服务,确保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继续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争取帮扶地专业技术人才的更大支持。进一步强化消费扶贫协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加强农特优产品生产管理,推动更大规模黔货出山。

李建同时表示,贵州省将继续完善“组团式”帮扶模式,不断拓展延伸帮扶范围和内容。继续加强与原帮扶城市的密切沟通,确保已建成的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等帮扶项目持续发挥作用,企业、就业等帮扶保持不变并长期坚持。

(贵州日报记者 邓钺洁/文)

提档升级基础设施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访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义光

02.png

张义光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4.93万户贫困群众搬入新居,预计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2元提高到12491元,占全省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由88.5%提高到93.8%,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十三五”期间,陕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今年,陕西坚持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防止规模性返贫。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机制创新提高本地人口就业率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一定要扶上马、送一程,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衔接、工作衔接、机制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义光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尽快完成以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资源的转变,要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全面衔接,统筹做好资金使用,实现基础薄弱非贫困村的同步发展。

根据陕西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今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出“覆盖”。推进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这方面要下功夫、做文章,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数字乡村建设、村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紧补齐农村短板,特别是要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等设施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

张义光认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基础性条件,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关键性要素,也是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重要保障。他说,近年来,在扶贫专项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农村基础设施,有力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面貌。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他建议,加强已建成扶贫项目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应坚持建设和维护并重,保障维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让造福农民的项目长久发挥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今年陕西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张义光表示,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提高环保意识,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点滴中感知变化、感受幸福,确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陕西日报记者 王帅/文)

科学谋划园区建设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李爱青

03.png

李爱青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

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是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是示范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安徽省已建设了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5108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6.6亿元,带动贫困户26.1万户,2020年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3.7亿元。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要充分发挥和挖掘产业园区的作用,使他们由扶贫产业园变成乡村振兴的“聚宝盆”“致富园”。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员李爱青表示,未来海量的扶贫产业园如何提档升级,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将是一项重要议题。

经过近年来发展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成果丰硕,不少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园区快速成长,已经拥有种植、养殖及配套的加工、休闲农业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效益,提升了带动效果。但仍有一些园区受土地指标、交通、环境、人才等条件制约,以单一种植养殖为主,产业链不完善,未配套建设加工、仓储等设施设备,园区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容易因市场波动、疫病等风险导致亏损。

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使它们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打产业、主要园区,应该整合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加大对园区投入力度,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园区种植养殖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既提高园区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园区效益,又规避单一产业发展、受农产品市场波动风险影响较大等情况,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科学推进产业扶贫园区建设,要加强园区建设谋划,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种养习惯、产业优势,围绕发展前景好、市场风险低的特色主导产业,建设完善产业扶贫园区。结合各类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加大对园区支持力度,改善水、电、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支持园区联合兴建,鼓励位置相邻、产业集中的贫困村联合建设完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资源整合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加强园区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育,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大力引导有志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城乡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新型经营主体业主等参与园区运营管理。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实际,完善乡土人才选拔机制,注重在基层一线发现并选拔优秀人才,特别是把有富民强村本领的致富带头人选上来,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创业、务工、就业的平台作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队伍,为园区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安徽日报记者 范克龙/文)

加快推动“五个转变”全力做好“五个衔接”

——访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

04.png

穆可发 住皖全国政协委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政策、工作、责任落实,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战,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贫困县全部摘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必须把握好脱贫攻坚‘基础版’和乡村振兴‘升级版’的关系。 ”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表示,要深刻认识当前这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加快推动实现“五个转变”。

穆可发表示,当前应加快 “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大力实施“四带一自”深化行动、“一村一品”推进行动,坚持脱贫村与非贫困村、脱贫户与非贫困户一体考虑、协同推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加快“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加快补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河(湖)长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契合的乡村环境;加快“移风易俗”向“乡风文明”转变。大力推广“扶贫夜校”“振风超市”等创新做法,持续治理农村婚丧陋习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导贫困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快“夯实基础”向“治理有效”转变。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开展乡村治理三级建设试点示范,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稳定脱贫”向“生活富裕”转变。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促进乡村就业创业,统筹推进乡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努力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实现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是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在穆可发看来,这需要进一步明确实现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形成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全力做好“五个衔接”。

穆可发认为,相关部门应做好任务衔接,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需要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巩固提升,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的系统衔接;做好规划衔接,将脱贫摘帽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系统编制好《“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把实现有效衔接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做好政策衔接,全面梳理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政策,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调整优化完善,逐步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做好力量衔接。保持脱贫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总体稳定。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持续夯实基层基础。继续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做好责任衔接,强化五级书记抓扶贫、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党委农办机构建设,更好地发挥统筹协调等作用。完善考核机制,过渡期内,对脱贫摘帽县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安徽日报记者 聂扬飞/文 吴文兵/摄)

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总书记的讲话激励我们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回顾过去,我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向新征程,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依然繁重,还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再出发,聚焦新任务、做实新举措、奋进新目标,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规划先行,切实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引领,做好并完善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国土空间等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要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政策,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谋划相关帮扶措施的完善优化办法,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要分类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按照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要求,分类推进部署,全面理清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找准下一步工作推进的重点和抓手,明确目标任务,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要将低收入人口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等群体,精准落实帮扶措施。要保持支持力度不减,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格局,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要继续派驻工作队。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强化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撑。

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我们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史 力)

    相关新闻
新起点展现新气象 新奋斗夺取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