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风劲帆满海天阔
——写在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之际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4-26 08:20:26 责编: 刘东伟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放眼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安徽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锚定新坐标 在创新时代版图中担当更大作为

回首奋进路,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

凤阳小岗村,吹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号角。

合肥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风雨携手半个世纪,书写了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互促互进、相映成辉的创新故事。

拥有中科大等100多所高校,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7000多家科研机构,拥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11个……高品质的科教资源,为安徽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世界第一台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世界第一台VCD,世界第一台变容式冰箱,中国第一台专用同步辐射光源,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这些敢为人先的“第一”,镌刻着安徽创新创造的足迹,重新定义了江淮大地的气质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对创新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勉励安徽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奋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是安徽在创新时代版图上的新坐标,也是安徽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担负起的新使命!

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意味着居中靠东的安徽要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四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意味着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的安徽,要发挥科教资源集聚、重大创新平台集中的“关键变量”作用,在世界科技竞争中抢占新的制高点;意味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的安徽,要加速迈向全国第一方阵,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二)勇闯领跑路 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精耕细作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省委书记李锦斌深有体会地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布局,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敢蹚世人没走过的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安徽,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精耕细作,涌现出“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嫦娥钢”“质子刀”“量子显微镜”等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悟空”探秘、“墨子”传信、“高分”观测,“人造太阳”“超薄玻璃”刷新世界纪录,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聚变能等全球领先,更多领域在国际“赛道”上实现“并跑领跑”。

量子科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从2001年开始,安徽就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这项重大战略基础研究,统筹全省资源、集聚国内外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将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作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来抓,多个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方向,实现了重大科技成果的“多点开花”。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牵手世界首条量子通信保密骨干网“京沪干线”,构建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成为近年来国际量子信息研究的一大标志性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和2018年新年贺词中两次“点赞”中科大量子科技成果。

核心技术不断“攻城拔寨”,前行步履铿锵有力。今年以来,安徽启动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尖”计划,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在合肥面世;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研制成功;中科大团队实现超过200公里单光子三维成像,为远距离目标识别应用开辟新道路。

立柱架梁,安徽打造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大科学装置呈集群发展之势,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最集中、规模最大、原始创新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培育新动能 在高质量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发展领跑一路。省长王清宪深有体会地说,要把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作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厚筑科技创新势能并更多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安徽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锻“长板”——安徽,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芯”:合肥集成电路基地,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加速形成;“屏”:在国内形成了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合”: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固“底板”——安徽,全力推动以“铜墙铁壁”为重点的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新板”——安徽,积极开拓以“大智移云”为引导的数字产业,加快推进江淮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持续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惠“民生”——安徽,在抗疫斗争中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中国科大的“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药方,列入国家诊疗方案,助力国际战疫。安徽智飞龙科马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得到国家药监局同意紧急使用。“无接触自助机”“除菌毒空气净化机”等抗疫利器,在防控一线大显身手。种子粮食,涉及千家万户。全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前10名中,安徽占4家,稻种出口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安徽创新动能澎湃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国家级研发平台21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41.9%;高新技术企业8559家,较“十二五”增长1.7倍!

(四)厚筑“养人地” 在营造创新愉快氛围上用心用情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考察安徽时,称赞“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是一片创新的天地。”

深耕机制创新“试验田”,打造创新愉快“养人地”,安徽,更加注重用市场的逻辑谋划创新,更加注重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创新,更加注重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战略平台集聚创新。

聚焦“高精尖缺”,安徽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推出科学中心人才“10条”等政策,深化首席科学家、编制周转池等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赋予领军人才充分自主权。

出台“揭榜挂帅”政策,通过悬赏制、赛马制、军令状等方式,汇聚“最强大脑”,攻克卡脖子难题;开展破除“四唯”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从“抢人”到“养人”,安徽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

统计监测显示,2019年,安徽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4位,创新意愿居第1位!《2020全球城市基础前沿研究监测指数》显示,合肥在全国创新型城市排名中排名第4位!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巢湖之畔崛起的全国首个创新主题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努力作出自己的探索。

缺乏专业服务机构,来安徽创新馆!缺乏专业交流平台,来安徽创新馆!缺乏专业经纪人才,来安徽创新馆!

这里正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即将在合肥开幕的2021年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集中展示一批“四个面向”的最新成果,签约一批“双招双引”、大院大所合作项目,组织一批项目路演交易和专题论坛。安徽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科交会”!

潮平岸阔,风起江淮,在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征程中,安徽一路向上,奋勇争先!

(本网记者 李跃波)

    相关新闻
着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安徽落地落实 坚决有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