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R沉浸式安全体验系统、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科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AR交互展示、人脸识别大数据健康筛查机器人、小麦种植与收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感交互……9月11日上午,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在位于巢湖之滨的合肥四中举行,让前来参加活动的广大中小学生在“玩”中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品尝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接种新冠疫苗?它能抵御变异病毒的侵袭吗?”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种科普展台前,合肥四中学生徐娟好奇地询问。“提前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抵御病毒的侵袭,即使是变异株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可以防止演变为重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永怀耐心地解释。
在智慧垃圾分类科普展区前,几款集合了智能语音问答、语音引导投放等多项业界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诺娃系列垃圾分类教育机器人吸引了很多学生,原来,大家都在等待体验这款垃圾分类PK游戏设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设备是通过两两进行PK,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会垃圾分类小知识,培养大家注重垃圾分类、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游戏互动,我学会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垃圾分类知识,比如宠物粪便是厨余垃圾等。”一名叫刘一可的同学兴奋地说。
“量子是什么?量子计算又是什么?”相信大家有所耳闻,但脑海里一定有很多疑问,一款由合肥某科技公司研发的量子学习机就可以给大家答疑解惑。“运用3D虚拟实验室技术还原全貌,让大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量子计算机,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在展台前,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给前来体验的人进行介绍,让大家能够近距离了解量子的世界。
停在现场的科普大篷车依然是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独特的外形和有趣的项目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音色鉴定、边说边写、声音的数字化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吸引了很多学生跃跃欲试,大家在与实验道具零距离亲密互动中,感受到科技的奇妙,激发起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在活动现场,科普知识竞答环节也吸引了大家踊跃参与,参与者们在一次次竞答中,将这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记在心中,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今年的科普日主场活动由特色科普活动、展览展示活动、云上科普日等板块组成,共82项具体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主场活动内容更贴近青少年,更加突出时代主题,如围绕建党百年,设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党领导下的科普事业回眸等内容,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设置皖籍院士风采展、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先进事迹展、科普剧“邓稼先爷爷的故事”等内容,围绕绿色发展,设置碳达峰碳中和及垃圾分类等内容。此外,活动互动性更强,展览展示板块设置的项目,很多都可以让社会公众直接参与其中。活动还设置了“云上科普日”板块,安排了云上科普报告会、党史里的科学家、漫游科技馆、碳达峰碳中和微信端集卡活动等内容。( 本报实习生 黄港 本报记者 汪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