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我省司法行政部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调研——
公共法律服务 如何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10-19 08:21:46 责编: 武静

● “这个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真好,真为我们农民工干实事好事。”

——外省来皖务工人员陈某发

● “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诉求上,坚持‘应援尽援、优援速援’的原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

法律援助 优援速援得民心

“这个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真好,真为我们农民工干实事好事。我要告诉更多的工友,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有法律援助给我们撑腰。”说话的叫陈某发,今年57岁,家住江苏省淮安市钦工镇。去年,他跟随同乡梅老板一直在宿州市萧县工地上当安全管理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遭受伤害,造成其创伤性鼓膜穿孔、脑外伤。在医院治疗后,梅老板不愿承担工伤赔偿及医药费,后来在法律援助律师武超为的帮助下,于今年5月份拿到了7万余元的赔偿款。

省司法厅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完善相关政策,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健全便民措施,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

“比如,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诉求上,坚持‘应援尽援、优援速援’的原则,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开通了专用绿色通道,针对农民工申请讨薪、工伤赔偿等案件,一律不审查经济困难证明,做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确保问题处理‘不隔夜’。”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省司法厅按照“窗口化、综合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强法律援助网络建设,目前依托法律援助机构、司法所等,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51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943个;依托工、青、妇、老、残、人社等部门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2165个。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6万件。

● “老翟书记,我这几天收到李某某赔给我的冬瓜了,非常感谢你哈。”

——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翟姓村民

● “今年全省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化解矛盾纠纷27.2万件。”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

人民调解 创新载体解民忧

“老翟书记,我这几天收到李某某赔给我的冬瓜了,非常感谢你哈”。这是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翟姓村民很质朴的一段感谢的话。原来,今年6月初,李某某在自家门前的菜地施用除草剂时,影响到隔壁翟姓邻居门前菜地的青菜生长。纠纷发生后,经过“满孙公祠百姓说事点”的调解,双方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百姓说事点”是人民调解创新工作载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驿站、法治广场、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场所设点,由信息员收集信息、排查纠纷隐患,建立与人民群众联系渠道,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诉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法律政策宣讲出去。

作为“大调解”格局的组成单元,“百姓说事点”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认真梳理,登记建档,分类处理,化解了大量婚姻家庭、邻里、房屋拆迁、土地等纠纷,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揪心事、愁心事、烦心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今年全省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化解矛盾纠纷27.2万件。”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扎实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同时,突出做好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婚姻家庭纠纷发生的成效已经凸显。人民调解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 “我们只需通过手机上的相关App,就能实现实体证照免带免交。”

——芜湖市京衡律师事务所赵律师

● “群众办理事项时,愿意选择告知承诺方式的,无需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

全程网办 利民便民无止境

“以往,我们律师在办理诉讼、执行业务或投资、并购非诉讼业务,需要到市场监管部门查询企业登记档案信息时,需出示、提供律师执业证原件和复印件。而现在长三角地区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后,我们只需通过手机上的相关App(上海市‘随申办’、江苏省‘江苏政务服务’、浙江省‘浙里办’、安徽省‘皖事通’)进行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亮证,即可在长三角地区跨省跨地区查询企业登记档案信息,实现实体证照免带免交。”芜湖市京衡律师事务所赵律师激动地说。据统计,长三角地区律师每年查询企业登记档案达10万余人次。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的互认应用,将为该地区12万律师跨省跨地区办事提供便利。

省司法厅以需求为导向,加强跨省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打造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跨省服务场景应用,深化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牵头推进长三角地区查询企业登记档案信息场景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工作。推动长三角各省(市)司法行政、市场监管、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主管部门等12家单位发文,确定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使用时与原纸质律师执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实现律师执业证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应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共享发展。

按照最大限度利民便民原则,省司法厅有针对性地选取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次较高或者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推出16个政务服务事项的31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群众办理事项时,愿意选择告知承诺方式的无需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减少证明材料,切实为办事群众减少办事环节、节约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省司法厅还致力推进司法行政类政务服务事项“跨层级全程网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在全省涉外公证处开设领事认证公证处代办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节省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 本报通讯员 徐永杰 本报记者 李晓群

    相关新闻
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情防控健康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