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滁州市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发挥好企业家早餐会、产业链链长会等作用,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纾困解难,全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
做强“桥头堡” 争当“排头兵”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1-12 07:45:46 责编: 徐文娟
中新苏滁高新区鱼尾狮公园。(资料图片,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位于滁州经开区的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生产线。(资料图片,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位于凤阳县的安徽省鸿德铝业再生铝循环利用项目生产线。    本报通讯员 卢志永 摄
来安晶科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本报通讯员    计成军 摄
滁州市与上海市杨浦区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 徐浩 摄
滁州南湖公园。(资料图片,滁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日前,在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滁州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天长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要打造更优质、更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更放心、更透明的市场监管环境,更精准、更到位的帮办帮扶环境,更公平、更安全的法治环境,更宜人、更清明的社会环境,深化‘双对标’行动,努力让企业家感到在滁州‘如鱼在水’‘如沐阳光’,既‘亲’又‘清’。”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说。

顶格服务 构建一体推进模式

走进位于全椒县经开区十谭工业园的贝蒂玛国际文旅用品产业园,智能童车、旅游用箱包、房车罩、单板电动车等项目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2020年生产销售已经实现46%的增长,2021年的生产目标是70万辆童车,比2020年增长25%。“8年前产值几千万,如今达到3个亿,这得益于滁州优越的营商环境。”贝蒂玛童车董事长徐达君说。

8年前,浙江嘉兴客商徐达君考察后发现,全椒县区位好,交通发达,又紧靠南京、合肥两个省会城市,立即下定决心在此投资兴业。2015年,企业一期项目如期开工投产。2018年,他将拉杆箱包厂从浙江搬迁过来。2019年,企业一步步做大,急需新的土地指标。全椒县及时组织调研组走进企业调研对接,并在一周内完成供地,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将200亩土地平整一新,让新项目顺利开工。

区域竞争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区域发展的比拼,归根结底是营商环境的比拼。滁州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抓手,学习先发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对标省外先进、对标省内一流,深入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滁州以醉翁亭闻名于天下,因此又称“亭城”。以“亭”冠名营商环境品牌,彰显了该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首要之举的坚定决心。

该市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和双月企业家座谈会,定期听取企业家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联系帮扶企业的“首席服务员”,扎实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专项行动。同时,成立营商环境20个指标工作专班,围绕营商环境20个重点领域,列出58项问题清单,研究梳理提升举措177项,全面推进落实。此外,持续深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市县489名领导干部组建105个工作组及服务企业团队,分片下沉至各县(市、区)和园区。去年前11个月,服务团队深入4218家重点企业,办结企业反映问题1506件。

该市各县(市、区)同步发力,上下一体推进改革。来安县打造“亭满意·来安心”营商环境,率先设立县级企业帮扶帮办中心;定远县开展“亭满意·定放心”营商服务,开展机关干部赴企业集中驻点帮扶;全椒县创优“亭满意·全舒心”营商环境,建立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绿色通道”;南谯区推出“亭满意·谯头堡”服务举措,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审批改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一系列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投资者放心、企业家顺心、创业者安心、老百姓舒心”成为全市上下干部群众的共识。今年1月1日,我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审查批准通过后施行。

2021年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459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25个、外资项目12个。光明食品、阳光新能源、人民控股光电显示材料、通威新能源、力神锂电子电池等十多个百亿元大项目纷至沓来,百亿元项目引进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4家、居全省第3,在全省率先实现A股上市公司县域全覆盖,全市招商引资迎来新的“井喷期”。

创新服务 做优营商环境品牌

“办事不求人,方便又快捷。”前不久,凤阳明发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拿着营业执照高兴地说,“现在开办企业办手续真快,准备好材料,只在一个窗口不到2个小时就全部办完了。”

去年,凤阳县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对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咨询和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只要通过这一个窗口,所有事项办理无忧。

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实行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目前,该市11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此外,“皖事通·慧滁州”App政务服务平台,涉及19大类274个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实现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的目标。

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率先开设“皖企通”平台滁州分厅,率先开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率先取消企业和群众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提交复印件,率先开展“证照注销联办”试点,率先实行新版药械审批许可多部门联合办理,与长三角所有城市实现市场监管联动,与长三角五大海关实现国际贸易“无缝”通关,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环节再精简、效能再提高,滁州市11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环节从2.8个减少到2.1个,压缩24.8%;直接取消或者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等材料5903项,提交材料减少63.2%;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4.2个工作日减少到1.22个工作日,压缩70.9%。目前,该市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服务满意度达100%,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在2019年和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工作考核中,滁州市分别位居第一、第二。

“上午电话咨询来安县,下午提交材料到南京市浦口区,第二天上午营业执照就送到了我手上,这跨省通办效率真高!”去年5月20日,来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浦口市民刘士成在来安县注册成立的建筑劳务公司核发了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滁宁两地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受理、审批、制证等整套程序。

作为我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排头兵”,滁州市抢抓机遇,做优“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促进高水平对标、高效率承接、高质量融入。“一网通办”线上线下办事专栏专窗双通道正式设立,滁州市与沪苏浙皖41个城市在116项政务服务事项上达成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截至目前,该市8个县(市、区)分别与苏浙9个县(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布涉及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1400项“点对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新生儿社保卡、医保参保凭证、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营业执照等陆续在合作专窗发放或跨省亮证。

滁州持续加大力度整治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突出问题,创新市场监管全员办案模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滁州公安打造“一企一警”2.0版,在全市538家重点企业、规上企业安排警企联络员,实现联系走访全覆盖,先后解决实际困难110余起。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还融合全市9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35个诉讼服务站,构建起“网、厅、线”一站通办诉讼服务体系。25.3万名志愿者服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4年来累计投入600余亿元,实施老城改造、河湖治理、背街小巷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去年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贴心服务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安徽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于2005年落户来安经开区。据企业负责人戴小军介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创新实践盲目化、创新价值落地难等问题。来安县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了企业的发展瓶颈,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深入企业,推动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方案,并落实跟进式辅导。在开发区工作人员的帮扶下,德鸿机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专精特新”创新发展道路。

为做到精准服务、深度服务、贴近服务,滁州市组建六大投融资平台,引进一批金融机构,主动帮助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为小微企业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延期付息政策。去年以来,该市共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2.3万亩、累计供应土地2.9万亩,均居全省前列,健全完善“政府+企业+市场化”招工稳工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滁州市组建企业服务联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财税、环保、法律等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开展在滁商会协会走访调研,宣传系列惠企政策,收集会员企业诉求。同时,健全完善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惠企直达”接入“皖企直达”平台,设立“皖企直达滁州分厅”。“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明光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向企业发放印有诉求反映渠道及责任人的帮扶服务卡,当企业提交发展上的诉求或建议,责任人及对口部门要及时反馈、限时办理,需要多个职能部门提供服务的由“四送一服”办召集相关部门组团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大小困难和问题。依托市、县企业服务中心,滁州市不断完善企业诉求办理协调调度反馈刚性机制,做到3个工作日内与诉求企业取得联系、10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结果,难度较大的事项最多不超过30个工作日。

滁州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紧紧围绕战新产业和特色主导产业,抓创新、促转型、强实体。该市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抓实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扩大有效研发投入。

目前,滁州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0家,居全省第三;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9家。去年1月至10月,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2%、22.5%,分别居全省第四、第六。金禾实业、康佳电子获批省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滁州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级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出台招才引智“十大举措”,新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04人、高端人才项目15个。

·记者手记·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作为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和我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滁州市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虚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从领导高位推进、政策顶层设计、帮扶无微不至、社会综合发力等方面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让投资者放心、安心、顺心。

创优营商环境,需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当前,滁州市正奋力冲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八十强”,全市以八大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在产业集聚、配套完善、资本扶持、研发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方面全力服务产业和企业,让越来越多企业家看好滁州、投资滁州,让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滁州。一座处处洋溢着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亭城,正阔步前进在历史上发展最好、活力最强、创新创业氛围最浓的崭新征程。(记者 罗宝

    相关新闻
我省校外培训收费标准上限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