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火炬涂成红色,这样更好看!”3月3日上午,4岁的君君(化名)高兴地对老师说。当天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组织70多名听障儿童,以“爱耳日”和冬残奥会为主题,在20米长的画布上绘画。
“目前我们接收了90名5岁及以下听障儿童,通过单独训练、集体特色课程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力争让他们都能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随班就读。”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听觉口语教师孙钰告诉记者。
康复是残疾人的基本民生需求,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是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共享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省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2021年,我省为1.2万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完成听障、智力残疾和孤独症等六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7845人,完成率达232%,超额完成全年康复救助任务。其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23561人、装配假肢矫形器2368例、辅具适配1916例。
去年,省残联联合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安徽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点工作的意见》,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持续深化。六安市金寨县、滁州市天长市作为承担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2个重点联系点,创建了8个残疾人“康复之家”建设试点。两地财政新增专项投入470多万元,惠及1.8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
精准康复能减轻残疾人残疾程度,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381638名持证残疾人有康复需求,已有381047名残疾人获得基本康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率为99.85%;有56595名持证残疾人有辅具服务需求,已有56594人获得辅具服务,辅具服务率为99.99%。各项数据全部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中国残联去年第三季度康复工作通报显示,我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率、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率、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康复服务率、重度残疾人康复服务率、每十万人口得到康复服务救助残疾儿童人数等残疾人康复服务总体情况5项核心指标,全部排名全国第一。
经初步统计,承接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定点康复机构有200多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种类、数量较多,分别由残联、教育、民政、卫健等多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监管。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的实施迫切需要一个适合我省特点、较为具体和细化的康复服务方面的管理办法。为此,省残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制定了《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协议管理办法(试行)》,并积极推进指导16个市出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康复服务协议管理细则,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定点机构协议管理配套政策”省域内全覆盖。
“提升残疾人康复质量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要继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广大残疾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高莉告诉记者。
(记者 殷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