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谱写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4-25 16:27:01 责编: 徐文娟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谱写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

中共滁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访农户、察墒情、主持召开座谈会,为农村改革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六年来,滁州人民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地区生产总值增至3362亿元,实现了在全省“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到“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连年获省委综合考核优秀、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先进,以优异成绩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激励下,滁州大地生机勃勃、前景无限。

聚力深化改革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滁州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顺利实现定远县摘帽、123个贫困村出列、20.5万贫困人口脱贫,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滁州人民传承“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赓续大包干的“红色基因”,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三项“国字号”整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率先开展田长制改革,“三变”改革实现村级全覆盖,凤阳深化“1+9+N”宅基地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明光获批第二批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高质量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小岗召开,为实现乡村振兴奋力打造“滁州样板”。

大力实施“两强一增”。兴农强农根本出路在科技。滁州把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农民增收”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聚力科技强农,实施种业发展行动,建立滁州贡菊、明光绿豆等繁育基地,开展“千名专家智汇千村百镇”活动、数字赋农行动;聚力机械强农,加快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聚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94.1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比2016年增长58.8%;“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1046个、全省第三,天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全力打造“百亿小岗”。不忘谆谆教诲,奋进新的征程。小岗村设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基金,聚焦“一区一牌一园”,计划未来五年建设片区产值100亿元、品牌销售额100亿元的“百亿小岗”,即:建设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做优北大荒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区、安徽农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打造“小岗村”公用品牌,探索“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小岗村+系列农产品”新模式;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一个全新的小岗潜力无限、魅力无限。

聚力一体发展 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促进高质量发展。滁州不断打破壁垒,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跨越地理界限,从“相邻”走向“相融”。

加速推进毗邻合作。发挥区位优势,以宁滁结对帮扶为契机,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省际合作,与南京规划编制共绘“一张图”,成立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建立完善10项协作机制,人民控股光电显示、捷泰太阳能电池片、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等百亿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华瑞微半导体、华诺半导体、和怡光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宁滁新型功能区建设呈现出融合共进的良好态势。今年,将继续夯基础、展形象、促合力、强保障,奋力打造一体化发展的新标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加快建设开发园区。对标沪苏浙一流园区,不断提高开发园区承载水平和发展能级,打造对外开放的大平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滁州经开区着力转型升级,工业产值超千亿元;中新苏滁高新区已集聚各类企业近700家;凤阳“千亿硅谷”、明光绿色涂料、定远新型化工等特色产业依托园区平台蓬勃发展。2021年,滁州经开区、滁州高新区等5家园区位列全省综合考核评价30强。

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滁州增强“没有‘双招双引’就没有未来发展”的思想自觉,强化“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行动自觉,将“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建立“链长制”,主攻长三角,顶格招商引资,鼎力招才引智,形成大抓招商、大上项目、才聚皖东、智汇滁州的生动局面。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82个、20亿元以上项目69个、百亿元项目16个,分别增长18%、188%、700%;累计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226名。2021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370家,总数达2054家、稳居全省第二,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02个、新开工470个、新竣工350个、新投产312个,1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光伏产业异军突起,隆基乐叶、东方日升、福莱特、晶科能源、力神锂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滁州,光伏组件、光伏玻璃产能分别占全省的60%、50%。今年一季度,滁州大力推进“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建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1个,经济运行排名全省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等均排名全省前三。

聚力科技创新 打造滁州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滁州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入选首批“科创安徽”试点城市。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千亿技改、千企升级”步伐,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1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总数从2016年的230家增至750家,入选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库87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到220家,10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抓智能家电等9个市级基地建设,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21年,战新企业数增长到419家,居全省第四;战新产业产值跨上千亿元大关,总量全省第三;康佳电子、天大铜业、隆基乐叶产值超百亿元,全柴动力、鑫铂铝业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43.4%、占全省战新产业总产值9.3%,均居全省前列,智能家电战新产业基地获评全省A类基地。

着力打造创新平台。立足滁州产业发展需求,着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打造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西安交大科技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业园、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等相继落户,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分别发展到26家、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200家。

聚力“一改两为” 树立营商环境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滁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学习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推动招商、安商、助商、富商、营商、亲商全链条服务,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优化企业帮扶。建立“企业家绿卡”“企业家早餐会”“科技副总”等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企业服务中心,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遍访企业、助企纾困”行动,今年以来组建105个工作组及服务团队深入4218家企业,助企抗疫纾困,帮扶化解难题1506个,真正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优化政务服务。全面开展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率先开设“皖企通”平台滁州分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企业帮扶”专窗、市长热线服务企业“1号键”话务端等服务,开展“证照注销联办”试点。目前全市11.04万个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审批环节减少到2.15个、压缩24.8%,直接取消或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等材料5903项、减少63.2%。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沪苏浙皖41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

优化发展生态。着力构建金融、人才、用地等产业发展生态,围绕八大产业链创新“主办行+链主企业+链属企业”的“1行+1链+N企”批量对接模式,组建金融服务“顾问团”。今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531.5亿元,同比增长15.72%。搭建“政府+企业+市场化”招工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服务。2021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招工16万人。通过争增量、抓流量、盘存量,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去年以来累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7万亩,供地平均时长缩短12个工作日。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皖东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动人的滁州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