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5-02 07:18:39 责编: 徐文娟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类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扩大普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就显著,从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个方面培育时代新人。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每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近十年来的教育发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发展

来安县汊河镇上的居民曾经因为镇上唯一一所公办初中硬件设施老旧、师资流失严重,而纷纷“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学生人数最少的时候,全校只剩下300多个孩子,家长们也负担着异地陪读的额外开支。”汊河镇初级中学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2011年,汊河镇初级中学新校区正式立项招标。2014年,师生们整体搬入新校区。2016年以后,乘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东风,学校又陆续配备了“班班通”电子教学设备、智慧课堂、图书室、理化实验室、心语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空调等。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教室网络全覆盖,一些城里学校的优质课也能通过网络覆盖到该校,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可以同上一节课。办学条件好了,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回流。学生家长表示,现在的学校不仅是校园建设得漂亮,老师教得也好,孩子住校有老师照看,自己出门务工也放心。如今,该校在校人数已经回升到近600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作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基础,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分别落实,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5.5%,义务教育巩固率9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2.0%,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1个、2.4个、4.2个百分点。我省还不断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2021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园399所,超过年度目标任务33.4%,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工作案例。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93.7%,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1%,乡村中小学及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智慧学校覆盖率分别达100%、94.1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降至1.5%。

多层次多路径培育时代新人

游祝锋是铜陵市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去年从铜陵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式烹饪班一毕业,就立刻走上了省内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重要业务岗位。原来在校学习期间,在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下,他放下了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负担,勤学苦练专业技能,相继获得了2020年安徽省中职技能大赛中式面点项目比赛二等奖、第四届“金徽厨”烹饪技能大赛中式面点项目“特金奖”,并因理论成绩突出,获得了“高级中式面点师”和“国家二级技师”证书。还没毕业,他就成了职场“香饽饽”。

近年来,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育人环境等多方面,我省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斐然。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斩获大奖的喜讯不断传来,我省高职院校获得的奖牌数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3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随着各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从江淮大地上的职业院校中走出来,创造美好生活。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各类人才走出校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日前,省教育厅发布《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全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达35.03万人,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9%,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超过62%的毕业生在省内就业,超过26%的毕业生在除了安徽以外的长三角地区实现就业。

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育大步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造就了水平领先的科技成果。去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系统的量子计算上双双取得重要进展,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近年来,中国科大科研团队勇攀空间量子信息科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令全球瞩目的成果。

早在2013年,为加速提升安徽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出台“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我省高校进行了转型发展,不断支撑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安徽省政府和教育部还共同印发了《推动结构优化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共同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双一流”和高峰学科建设。我省共有12所高校4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2021年,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618项,比上年增加91项。省属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0个,较2019年增长22%。2所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50个产业学院,数量居全国第5位。3所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3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制定高校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5所,普通高校数量居全国前列,源源不断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正在从大学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记者 陈婉婉)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教育“急难愁盼”问题,有力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教育事业主要指标已经达到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进入全国中上水平,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坚持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往下坚定夯实教育起点公平,往上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就一定能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伟大梦想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陈婉婉)



    相关新闻
国产首个量子芯片设计工业软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