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抓好重大项目 夯实发展之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5-03 09:10:38 责编: 武静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全省上下要聚力抓实重大项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加速成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我省建成投产,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以“融会观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高铁运营总里程2329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市市通高铁”,“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运输机场形成“一枢五支”发展格局,引江济淮建设世纪夙愿付诸实施,“一体化、网络化”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构建;民生短板加快补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态势良好,两批安徽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今天的项目质量,决定着明天的产业高度、经济强度、惠民力度。各地各部门要乘势而上,进一步强化抓项目、促投资、优结构、稳增长的工作导向,以更大力度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因素、增添“新”的动能。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基本路径,聚焦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紧扣强链、固链、补链、延链和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十大新兴产业专班的组织动员协调作用,强力推进精准招商。要完善投资工作机制,落实投资“赛马”机制,努力形成各地奋勇争先的投资工作格局。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好企业闭环管理、工地健康监测等措施,切实做到防控不松懈、发展不停步。要按照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的部署,加强一流营商环境创建,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和项目,打出投资和项目建设的攻势和胜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跃波)

引江济淮惠民生

记者 许根宏 许蓓蓓 洪放

“五一”前夕,在蒙蒙细雨中,记者一行沿环巢湖大道,来到位于肥西县严店乡的派河口泵站枢纽,在建工程矗立旷野中显得宏伟壮观。不远处,一望无际的巢湖烟波浩渺。“目前,泵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机电设备正在进行调试,即将实现装机试运行。 ”省引江济淮集团肥西建管处副处长鲍舒眉指着眼前的灰色建筑说。

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在肥西段派河口泵站枢纽召开,安徽人民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重大水利工程从梦想走进现实。

20220428000470a.jpgB001.jpg

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通讯员 张宏洁 记者 许蓓蓓 洪放 摄

肥西段派河口泵站是引江济淮工程八大枢纽之一,也是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梯级泵站之一,长江水来到这里,要被抬高4.8米。为了把长江水“抬”到这样的高度,派河口泵站共设置9台机组设备,单机功率2800千瓦,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机组台数、总装机量、工程难度等位居在建泵站前列。”肥西县水利局局长王业贤说。

“派河口泵站建成之后,不但可以向北输送水源,解决皖北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对于发展航运、改善环境、防洪排涝等也有重要意义。 ”鲍舒眉介绍。走进肥西经开区,不远处,一座独特的拱形桥梁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这是引江济淮工程创新大道桥。”

王业贤介绍,创新大道桥为引江济淮工程中的大型市政桥梁,是肥西县城通往合肥主城区的重要过河通道。桥梁下方,一台台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宽阔的引江济淮工程航道已见雏形。“今年通水通航后,这里的船能一直开到派河口,到了巢湖就能通江达海了。 ”指着桥下的河道,王业贤眼中满是憧憬。

据了解,为保障引江济淮工程顺利建设,肥西县成立高规格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全力做好征迁、建设、土地、资金等保障工作。目前,肥西全县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已完成80%,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肥西是畅通江淮水网的重要节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淠河总干渠在此交会。把工程建设好,对于肥西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引江济淮工程开工至今的全程参与者,肥西县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周永建感慨万千。他表示,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全县水资源配置,提升肥西作为合肥西南主城的品质,一幅“蓝绿交织,水城相融”的美景正在徐徐展开。

·背景链接·

引江济淮工程是继三峡、南水北调后我国战略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工程包括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总投资875亿元,输送长度达723公里,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其中安徽省涉及13个市、46个县(市、区)。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皖北及豫东地区水资源短缺、沟通江淮航运、改善巢湖和淮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历时6年的紧张建设,工程预计将于今年9月底实现试通水,12月底实现试通航的建设目标。届时,长江和淮河将“成功牵手”,进一步沟通江淮航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打通省际“断头路”

记者 罗宝 通讯员 苗竹欣

“五一”前夕,记者走进滁州市来安县重点工程建设一线,滁宁城际铁路、来六高速等省际交通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正克服疫情影响,加班加点施工。

在滁宁城际铁路来安段,穿境而过的铁路如巨龙般蜿蜒跃进,带给沿线城镇、村庄的人们以强烈震撼和无限希望。 “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758个墩身、589片预制梁、3300米现浇梁均已建成,轨道铺设21700米。来安南站等5个车站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站房建设及设备安装。车辆段房建工程也已完成,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来安县城铁办工程部负责人储著纲对记者说,当前共有近800名工人奋战在建设一线,抢抓有利天气赶工期。

在滁宁城际铁路汊河镇站,工人们正在进行外墙铝板安装。 “受疫情影响,外装玻璃进场延误了一些时间,我们正全力协调,争取5月底完成外装,7月完成内装,届时,一座水乡田园风格的城铁站将呈现给大家。 ”中铁广州工程局负责该项目的党支部书记辛瑞峰告诉记者,春节后开工以来,他和工人们都没有回过家,并严格执行工地防疫规定,外地工人到岗坚持隔离14天后上工地,工地入口处设立健康观察点进行体温检测和安康码、行程码查验,定期有序安排核酸检测。同时,对运送材料的车辆人员实行全闭环管理。

作为国内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铁路西起滁州高铁站,止于南京北站,全长约55.5公里,总投资约175.6亿元,共设站17座,其中滁州段49.7公里,设站15座。项目于201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6月通车试运营。

随后,记者来到来安至六合高速公路苏皖交界的向阳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所在的来安县独山镇与南京市六合区隔河相望,两岸的高速路网因缺乏一条连接线而显得“遥不可及”。 “作为我省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来六高速将打通省际高速‘断头路’,有效完善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路网布局、促进滁宁同城化发展。 ”来六高速安徽段该标段项目负责人黄小龙告诉记者,向阳河特大桥长833米,今年春节后开工,计划明年5月建成通车,届时可大大缓解南京车辆过境压力和宁洛高速的客流压力。

据悉,来六高速安徽段路线全长37.701公里,概算投资38.85亿元,项目于2020年6月正式开工,计划2024年建成,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18.7亿元。

·背景链接·

滁州着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18.6%,高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其中,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35.2亿元,是“十二五”同期的2.06倍。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宁淮、合新铁路开工,滁淮、滁马、滁西环等公路建成通车;农村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引江入滁”补水工程成功实施,江巷水库下闸蓄水,淮干蚌浮段行洪区建成;电力、天然气、“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均有较大投入。


大江之上起飞虹

记者 刘洋 见习记者 许昊杰

挖掘机配合凿岩机在围堰内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往来穿梭的车辆将采挖的土方运走,工人配合塔吊安装第三层围堰,一旁的岸坡上正在进行拱形护坡施工……4月27日,记者来到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岸4号墩施工现场,100多名工人师傅正在紧张作业,20多台套大型机械轰鸣声不断。

“我们并联推进护坡、第三层围堰、承台基坑开挖等施工作业,抢抓晴好天气,全力保进度。 ”中铁大桥局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部二分部总工程师赵成贵介绍,当天项目南岸共有6个班组作业,投入人员近200人。

搭载高速公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也是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桥总投资87.8亿元,跨江主桥上层布置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布置两线客运铁路和两线货运铁路,线路全长约11.88公里。自今年1月4日开建以来,项目分南岸、北岸同步推进,两路建设大军一直加班加点、日夜奋战。

“你从我们承台基坑开挖的现场可以看到,下方是坚硬的岩层,在前期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我们的设备性能、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挑战。 ”赵成贵介绍。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3号墩、4号墩为主塔墩,是全桥的控制性工程。自1月16日主塔墩钻孔桩开钻以来,建设者们发扬不怕苦累、连续奋战的精神,克服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创下了79小时单孔成孔、单月完成60根桩的纪录,于4月21日完成南岸、北岸全部132根直径3米的钻孔桩施工,较计划工期提前了1个月,刷新了长江上超大直径、超长深度钻孔桩施工纪录。

“这么多天连续奋战,大家的确辛苦。不过提前完工后收到业主单位铜陵市交投集团送来的贺信,还是很开心的。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部二分部工程部副部长韦程飞对记者说,钻孔桩施工的完成意味着项目施工从“看不见”阶段迈向了“看得见”阶段。

自1月份开工以来,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建设遭遇了暴雪天气以及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保障工期,作为业主方的铜陵交投集团加强资金支持、要素保障,建设方采取了领导带班作业、优化施工工艺、合理调配资源、确保物资供应等措施,广大建设者坚守岗位创造“G3速度”,实现了防疫和生产“两手抓”“两不误”。

“‘五一’期间,我们将坚守岗位,优化施工组织,歇人不歇机,继续全力以赴保进度。 ”韦程飞表示,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承担着重要交通功能、承载着周边百姓期望,他们将努力用汗水刷新速度、用匠心打造精品,以拼搏精神书写项目建设佳绩。

·背景链接·

近年来,铜陵市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明显,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建成通车,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枢纽进展顺利。“十三五”时期,铜陵江北区域交通、水利、电力投资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5.3倍、3.6倍,累计近150亿元。铜陵境内有3座过江通道,京福高铁和宁安高铁、京台高速和沪渝高速在铜陵“双十字”交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山乡初展“国际范”

见习记者 方舢 记者 吴江海

黄山东麓,层峦叠翠,烟岚缥缈;悠悠湖畔,音乐喷泉随风舞动,彩带状的民宿与宝塔状的酒店遥相呼应。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幅塔为笔、山为架、地为纸、湖为墨、池为砚的现代徽派山水画卷。以悠悠湖文旅街区为中心,一条条放射型道路纵横交错,拉开了近19平方公里的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框架。

2017年,为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推动黄山东部大开发,黄山市与北京城建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规划在黄山区谭家桥镇投资300亿元,围绕黄山山水资源和徽文化地域文脉两大品牌,对标瑞士少女峰因特拉肯小镇和加拿大国家公园班芙小镇,建设集特色民宿、康养旅居、文创体验、会展经济等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小镇。

20220428000468a.jpgB001.jpg

东黄山国际小镇悠悠湖精品民宿群和休闲娱乐设施。记者 潘成 摄

“谁能想到,4年前,这里还是普普通通的农村。 ”张长女是土生土长的谭家桥人,如今在项目工地从事保洁工作,谈到家乡的变化,满是欣喜。

“目前,东黄山国际小镇的基础性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17条道路、污水处理厂、客运中心站及部分街区已竣工验收。其中,悠悠湖文旅街区于去年10月对外开放,招引了一批品牌民宿酒店和特色商业业态。 ”北京城建黄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吴清杰介绍,“五一”期间,在黄山国际会展中心、小镇综合服务中心、樾云分散式酒店、徽萃商业街等多个闭环管理项目工地,5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抢抓工期。

正在建设的黄山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今年全省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也是黄山市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的标志性工程。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计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稳步推进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密切配合。 4月22日晚11时许,一辆满载防火门的货车从江西来到谭家桥镇。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不耽误施工进度,谭家桥镇项目专班工作人员深夜赶到高速出口,协助项目业主对人员和车辆实行闭环管理,进行环境消杀及人员隔离。

“镇里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包保服务重点项目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推行‘每周一联系、一月一调度’工作制度。”谭家桥镇党委书记刘霞光说,几年来,通过专题会商会、项目推进会等形式,协调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急难问题100余个。

工程建设忙,山乡变热土。 30岁的程寒冷是谭家桥中墩村东山下组村民,此前一直在市区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去年,听说一家国际知名酒店即将在东黄山国际小镇落户,便决定返乡发展。程寒冷说,东黄山国际小镇将越来越有“国际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就近就地就业。

·背景链接·

2018年以来,黄山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927个,完成投资1380亿元,建成小罐茶智能化中央工厂、联合利华立顿茶叶中国基地二期、中茶谢裕大茶产业园一期等项目348个,黄山东部开发、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项目快速推进,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

    相关新闻
“宣传月”推动民法典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