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良种良法,解开高产密码
——粮食大省如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③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6-29 07:28:31 责编: 徐文娟

题图:“三夏”时节,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农民在播种玉米。 本报通讯员 刘勤利 摄

午收时节,在涡阳县楚店镇张林森家庭农场的一块麦田里,省农科院组织专家进行测产——实收亩产913.18公斤,刷新我省小麦单产纪录!

尽管这块麦田2019年以来已连续4年实测亩产稳定突破800公斤,但今年能够突破900公斤,着实让麦田的主人张林森惊喜不已。

“今年小麦不仅产量高,效益也同步提升。”张林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省农科院专家推荐,他选用优质小麦品种皖垦麦22,并使用农科院研制的新型播种机及肥料,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生产环节,平均每亩地节省化肥及人工费80元、增产150公斤。

这块麦田的高产秘密在哪里?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与耕作团队。

“此次高产纪录,应该说是良种、良法、良田以及良好的天气条件4个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从根本上说,还是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完美结合。”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万映秀说。

这块高产田是省农科院作物所涡阳楚店试验示范基地,承担着省财政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皖北地区小麦丰产优质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与应用”的示范推广任务,通过开展小麦超高产与优质丰产高效机械化、肥药减施增效等技术集成示范,充分挖掘淮北优质专用小麦高产潜力。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高产自然离不开“芯片”的核心力量。皖垦麦22是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皖垦种业联合选育的最新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这是安徽小麦首次突破900公斤的品种,也是安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品种。”万映秀介绍,皖垦麦22是在济麦22的基础上杂交改良,在大田示范种植中也达到了亩产800公斤。“这个品种稳产丰产性突出,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能力,且适应性广,易于管理,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良种还得良法配。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曹承富团队重点围绕小麦良种加强良法配套,提供技术支撑。在曹承富看来,高产示范田能够创纪录,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完美结合。“麦田能够实现高产,土壤要肥沃。围绕土壤培肥,我们加强技术研发,开发了专用配方肥精准培肥,让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同时加强栽培技术配套,使用自主研发的播种机械播种,在播期和播量上严格控制。”

“从示范田到大田种植,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要加强良法配套,强化适应性研究。在加强新品种攻关的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栽培模式,特别是技术集成度高、适用性强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尽快让良种走向大田。”曹承富说。

“皖垦麦22由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皖垦种业联合选育,实现了育种栽培和农技推广完美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共同推动安徽小麦品种上台阶。”皖垦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长王永玖说。

“安徽是粮食大省,全省小麦种植面积4280万亩,而本土品种占有率不到30%。”在皖垦种业董事长陈军看来,我省打造种业强省,本土小麦品种必须要发展起来。作为安徽种业龙头企业,皖垦种业主攻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良种研发,近年来先后研发出皖垦麦22、农科109等十几个小麦良种。“皖垦麦22有望成为安徽省小麦良种攻关突破性品种,今年我们计划推广种植10万亩,明年力争达到50万亩。”

“当前我们将紧盯皖垦种业上市目标,坚持皖企推皖麦,在良种的育繁推管4个环节练好内功,坚持育繁推管融合,良种良法融合。”陈军表示,皖垦种业将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保障优质种子生产供应能力,共同打造科企合作的创新发展平台,在优质发展、绿色发展方面下大功夫,“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小麦对肥、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产量、质量、效率的有机统一,推出更多高产粮种、优质粮种。(记者 范克龙


    相关新闻
两机构倡议节约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