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高温劳动保护应与时俱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27 07:00:04 责编: 徐文娟

“我就是行走的流汗机器”“不开空调真要热化了”……近期,多地进入“烧烤”模式,高温达到或突破7月历史极值,不少地方出现热射病患者,网友略有夸张的“高温比拼”满含无奈。

高温酷暑,考验每座城市应急能力;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则折射管理者关怀力度。最近,湖北宜昌一项创新备受好评:将闲置空调公交车作为“纳凉公交”,开到因面积所限难以搭建遮阴工棚的工地,供建筑工人纳凉午休。此举成本低廉、切实可行、方便实用,体现了相关部门创新解决问题的服务意识。“纳凉公交”值得推广,也带给城市管理者启发:在新环境和形势下,高温劳动保护能否有更多创新之举?

高温下一线劳动者实际情况已发生变化。以往,从事夏季户外作业的主要是交警、环卫、建筑等行业人员,通过灵活安排作业时间、设立合理轮班制度、适当降低劳动强度、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很大程度上即可减少高温劳动危害。但这些办法对一些新业态从业者不太适用。比如中午正是用餐高峰,外卖骑手只能顶着烈日送餐而无法调休。快递库房并不是传统高温作业车间,但是近日广州一名快递小哥在库房分拣快递时因热射病晕倒,暴露出快递库房这一防暑新“盲点”。最近一些室外工作的核酸采样人员“全副武装”、备受“烤”验,中暑事件时有发生。可见,防暑降温已不是绿豆汤、矿泉水、防暑药“老三样”所能解决的,必须根据行业实情调整策略、创新办法。

创新办法解决高温劳动保护问题,必须分门别类、对症下药。越是在高温下还需要工作的人,越是城市维持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劳动者,无论他们从事哪个工种,都应善待。少些形式主义的慰问、浮于表面的关怀,多走访、多听取不同行业劳动者意见和愿望,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核酸采样能否安排到室内,能否调整采样时间?在室外设立的采样点,能否借鉴“纳凉公交”的思路,设置“纳凉采样室”?城市还有多少像快递库房这样的新“盲点”,能否配备相应通风降温设施?对于新业态劳动者,能否从落实平台责任入手,优化派单机制,合理调配人手?如果新业态劳动者没有和平台签订劳动合同,能否拿到高温补贴?

给予高温下的劳动者更多人文关怀,需要广开思路、“跨界”合作。很多时候,在行业、企业内部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跨界”就能找到办法,“纳凉公交”就是典型例子。从大处说,一线劳动者为城市正常运转而辛苦付出,理应得到关怀和回报;从小处说,力所能及地为劳动者撑起“遮阳伞”,也是提供人文关怀、树立良好形象之举。在这方面,城市还有诸多潜力可挖,还能有更多“微创新”。人防设施、地下空间有没有充分利用?除了沿街店铺外,能否鼓励有条件的政府部门、银行、学校设立“清凉驿站”,给户外劳动者提供更周到服务?医疗机构能否加大宣传服务力度,向劳动者普及防暑降温、劳动保护知识?新业态劳动者发生职业性中暑如何维权,劳动保障部门有没有说法?“微创新”虽小,但有时一杯凉水、一片清凉之地就能给劳动者莫大帮助。

极端天气短时间无法改变,但高温劳动保护却不能留死角。如果与时俱进发现问题,广开思路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回报劳动者辛苦付出,那么城市也更具温情与善意。(执笔:刘振)

    相关新闻
为高温下劳动者撑起“遮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