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寻访徽茶 品茗江淮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12-02 07:55:17 责编: 刘东伟

茶,是天地灵韵的宠儿。农历三月,江淮山谷,藏着春天的味道。

宋人戴昺有诗云:“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安徽自古便是中国优质茶叶物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自汉末就有种茶记载,距今1800多年。

大别山脉·灵草之域

大别山,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这里年降雨量超过1500毫米,森林植被丰富,奇花异草繁多,至今仍有兰花原始种群,并出产“仙草”霍山石斛。

北纬30度线,将灵气注入这片山脉。大别山区是中国茶叶主要产区之一,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均跻身顶尖绿茶之列。

舒城县位于大别山东麓,在机械制茶日益盛行的当下,制茶手艺人吴富广坚持手工制作优质兰花茶。从1983年起,吴富广就开始担任舒城“九一六茶园”场长。他说:“最喜欢春天,可以做茶。”

大别山东麓山峦叠嶂,满山遍野落叶与繁花开谢,形成厚厚的有机层。舒城小兰花创于明清时期,已有300多年历史。优质兰花茶什么样?“外形芽叶连枝、形似兰花,冲泡时有鲜明的兰香。” 吴富广说。

在大别山北麓,有大名鼎鼎的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绿茶中唯一无芽无梗的片茶,外形似瓜子,大小匀整。核心产区在大别山北麓,昼夜温差大,水汽充足,云雾缭绕,漫射光多,茶树中营养物质积累丰富。

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烘青绿茶代表,以蝙蝠洞所产为上品。其“瓜子片”外形和“拉老火”工艺独树一帜。瓜片要至谷雨前后10天方采摘,求“壮”不求“嫩”,故口感重,浓而不苦,滋味悠长。

品过瓜片,掉头向南,直入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霍山产仙草,一为石斛,一为茶叶。霍山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从山、低山向丘陵过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大别山主峰白马尖脚下,是霍山黄芽原产地。

明代,霍山黄芽被列为贡品。2006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最大的工艺特点,是特殊的闷黄工序,令茶叶中的叶绿素遭到破坏,酚类物质发生氧化,俗称“黄汤黄叶”。但因黄化程度较轻, 霍山黄芽品质更近绿茶,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霍山黄芽核心产区为“三金一乌”,即金鸡山、金竹坪、金头山和乌米尖。

从霍山县继续南下,便是岳西县。这里同是大别山腹地,山势高峻,小气候复杂,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种茶历史可上溯秦汉,明地方志记载“此地茶优异,多入贡”,现代非遗手工技艺一脉相承。1985年,岳西翠兰被评为新中国首批新创“十大名茶”,四次作为国宾礼茶赠送外国元首。

由岳西南下,山路十八弯,来到了大别山南麓的太湖县。太湖境内峰峦叠嶂,10万亩花亭湖紧锁于群山之间,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产茶历史悠久,境内天华诸峰一带的“南阳谷尖”,享誉皖西南。1986年太湖恢复创制了这一历史名茶,随后更名为“天华谷尖”。天华谷尖其形似稻谷,色泽绿润,清香持久。

距离太湖县不远,便是天柱山。唐代茶典《膳夫经手录》记载:“舒州天柱茶,峻拔遒劲,甘香醇美”。天柱剑毫多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细细打量,天柱剑毫外观酷似天柱山主峰,状如宝剑,因此而名。

同样是山,桐城市龙眠山,是霍山山脉支脉,峰高谷深,盛产桐城小花。山峰海拔400米到1000米,茶区多为砂壤土,有机质丰富。这一切,都为“一朵小花”的绽放做好了准备。

历史记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时称椒园茶,跻身“贡品”之列。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桐城小花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花朵,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

古老徽州·天赐茶室

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大海抬升为陆地。漫长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黄山山脉独特的峰林结构。山峦挺秀,植被茂密,土壤腐植质丰富、疏松厚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气候温和湿润,常年烟雨朦胧。

沧海桑田,一杯好茶孕育而生。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十大名茶,黄山独占其三。在黄山喝茶,十有八九“人生初见”是毛峰。它带来的美好体验,也会让人产生“相逢恨晚”的感觉。

黄山毛峰产地黄山风景区,为英武花岗岩峰林地貌,多高山深谷陡坡地形。山地土壤一般是海拔六百五十米以下为黄红壤,正是特级黄山毛峰所必需的。140多年前,歙县人谢正安创制黄山毛峰。极品黄山毛峰外形秀美,芽叶肥壮匀齐,白毫多而显露。开汤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且冲泡后芽叶直竖悬浮,继而徐徐下沉。入口爽,进嗓润,余味深长。

黄山市富溪乡是黄山毛峰核心产区。由富溪乡向正北出发,翻山越岭,行进短短30多千米便来到新明乡。“绿茶之王”的太平猴魁产自这里。无论外形,还是口感、香气,它都是绿茶中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太平猴魁具有独特的“猴韵”。它外形呈两叶抱一芽,俗称“两刀一枪”,平扁挺直,魁伟重实,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极品猴魁色泽苍绿匀润,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或沉或浮,犹如“刀枪云集、龙飞凤舞”,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2004年,太平猴魁在国际茶博会上获“绿茶茶王”称号。

自新明乡往东南,进入黄山市歙县。此处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历史上名茶辈出。

茶,是精神生活的符号,在古代,与佛、禅密切相连。黄山大方,就是这样一款茶。据传,明隆庆年间歙县老竹岭山上古庙,住着一个叫大方的和尚,自种自制茶叶,供人饮用,大方茶以此得名。传说不可考,但《歙县志》记载:“五代十国,大方茶已产两浙(唐朝歙州属浙西),并作贡品。”

大方茶主产于天目山山脉西侧清凉峰,外形宽大扁平匀整,色泽黄绿或深绿如竹叶,故有“竹叶铁色大方”之称。歙县所辖的三阳乡、杞梓里镇、金川乡等高山峡谷中出产顶级大方茶。

20世纪90年代初,歙县璜田乡茶农陆续在六联至蜈蚣岭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中发现原生状白茶树丛,制作茶叶并检测发现氨基酸含量超过8%,明显高于一般茶叶。这样的茶,滋味最为鲜醇。黄山白茶鲜叶芽白如玉,叶薄如纸,极富观赏价值。璜田乡蜈蚣岭村和堨镇青山村为核心产区。

出了歙县往西,紧挨着便是著名的“状元县”——休宁。清代郑板桥有诗云:“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晚凉时刻,好友来访,郑板桥欣喜之余,赶紧泡上珍藏的好茶。什么茶?休宁松萝。

松萝茶产于休宁城北9千米的松萝山,明初采制技术就已达到精湛娴熟的程度,具有色绿、香高、味浓特点,古人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是著名的药用茶。松萝茶初喝头几口稍觉苦涩,但仔细品尝,甘甜醇和,这是茶叶中罕见的橄榄风味。

在老徽州区域,祁门红茶不可忽略。祁门县18个乡镇中,16个盛产优质红茶,全部分布在阊江两岸,又以历口、闪里、平里、古溪、祁红、箬坑一带为最优。此外,东至、贵池、石台、黟县和江西的浮梁一带亦是传统产区;产祁门红茶的茶树以群体种为主,共有“槠叶种”等八个品种,其中“祁门槠叶种”是祁门红茶制茶原料的“主力输出”,由于优良的品性,被多地引种,在1984年被命名为“祁门种”。

黄山余脉·秘境芳踪

黄山有三大支脉——牯牛降、大会山、仙严岩。自古以来,这些山脉与外界交通不便,遗世独立。这些支脉地理构造复杂,森林植被丰富,雄伟而绮丽,有着浓郁的神秘色彩,牯牛降更是被誉为“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茶更加纯粹、浓烈。云尖、绿雪、时雨等好茶层出不穷,有着独特的口感和外形,令人沉醉。

黄山向东的支脉,宁国市境内有一座黄花山,位于天目山余脉和黄山余脉交汇处。这里山脉连绵陡峭,森林覆盖率达75%。空气湿度大,阳光紫外线充足,土质深厚疏松,为优质绿茶的孕育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其他名茶相比,黄花云尖年轻得多,创于1984年,并在1985年的全国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黄花云尖茶以采摘精细、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著称。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由宁国北行约50千米,便是诗仙李白观山悟禅的敬亭山。敬亭绿雪是一种传统名茶,真正的“古茶”,其芽叶色绿、白毫似雪而得名。明清时期曾列为贡茶,是我省最早的名茶之一,产于宣城市北敬亭山。

至清末,敬亭绿雪失传。1972年,敬亭山茶场按古法重新研制,于1978年才研制成功,曾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并称安徽三大名茶。这是款既具有禀赋内质,又极具观赏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历史名茶。上品“绿雪”产于敬亭山麓。泡后,茶杯中茶叶朵朵,垂直下沉,白毫则徐徐飘落,如雪花纷飞。郭沫若曾亲笔题书“敬亭绿雪”四字。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1921年,胡适写下了诗句。在他的家乡绩溪上庄,的确兰草满山,更有兰形、兰香的名茶——金山时雨。

在今日的绩溪县上庄镇,一条河傍着村落,蜿蜒连着背后群山。山曰金山,为黄山余脉。其东麓地势高峻,翠竹凌云,云天雾海,雨量充沛,是金山时雨核心产区。“时雨”,是皖南一种名茶的代名。金山时雨为上品绿茶,创名于清道光年间。金山时雨属绿茶类的特级炒青,其采制要求比较高,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绿润,香高持久,具有花香。

与绩溪同属宣城的泾县,有着“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美誉。太平湖蜿蜒延伸至泾县,形成山清水秀的青弋江上游流域,其南、北两岸便是黄山山脉和九华山脉余峰造就的“泾川山水画廊”,有广袤的汀溪原始次生林。这片原始森林东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侧就是数万亩泾县兰香有机茶基地。

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气候温湿。土壤有机质含量3%~10%,春季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5%,年降雨量1700多毫米。复杂的地貌又构成众多相对封闭的小范围生态环境,有效阻隔了病虫害传入,构成出产优质绿茶的自然环境。泾县兰香诞生于此。

泾县产茶历史可追溯至汉朝,《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2018年,泾县兰香获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并取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优质泾县兰香的干茶平直舒展,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冲泡后清香馥郁,高爽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黄山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的余峰中,黄芷山为泾县最高峰,海拔高度1175米。这里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孕育了另一款历史名茶——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系炒青类圆形特种名优绿茶,工艺复杂,要求严苛。鲜叶原料主要采自当地茶园里的涌溪中柳叶种茶树。肥壮整齐的芽叶,经过高温杀青、揉捻、抖坯、并锅、低温慢炒和烘焙等复杂工艺,才最终制成。

上品涌溪火青茶,外形呈颗粒状,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冲泡后,香气馥郁持久,精品带有花香。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冲泡时,粒粒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宛如蓓蕾初放,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

黄山余脉往西,在石台境内形成了牯牛降。这里有大自然的礼物——硒。1995年,由于改良需要,石台县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发现微量元素硒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其富硒区域甚至占全县面积的70%,进而发现该县所产茶叶富含硒元素。

这里的茶园平均海拔500米至1000米,垂直型地貌特征明显,常年雾气笼罩,地理环境封闭,生态条件优良。石台硒茶外形紧结,芽叶肥嫩、绿润,清香高长,略带野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硒含量每千克0.25毫克至4毫克。

九华胜境·径山问茗

在安徽的品茶地图上,九华山是个独特的存在。以九华山为圆心,四周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声名远播的名茶,其中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如今虽低调了许多,但其卓越的内质、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依然让它们拥趸众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各色名茶上市之际,在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这里的大叶马兰枝茶树依然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九华山主峰十王峰在附近耸立,绵延的山脉来到这里,把霄坑村环抱,森林覆盖率近98%。因海拔高,霄坑绿茶生长期长,出茶晚,汲取大自然的灵气与精华,久泡久饮仍酽厚浓醇,色泽鲜艳,香气浓郁。2010年,霄坑绿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霄坑村原有的六个村民组,尤其是位于高海拔的霄坑村五队,生产的绿茶形似龙须,是霄坑优质生态绿茶的代表。

“黄石一溪三十里,暖风吹绿茶丛中”。九华山之主峰天台峰背面,有一条神秘大峡谷,黄石溪大峡谷。黄石溪大峡谷海拔400米至900米,四周林木葱葱,终年蔽日,鸟语花香,溪岸山势陡峭,奇峰罗列,流水急浅多转折,山深涧多。黄石溪毛峰茶就生长在大峡谷沿岸的溪涧盆地或峡谷深处缓坡地带。

据史载考据,黄石溪毛峰与九华闵园茶同根同源,始于唐天复年,兴于宋,盛于清,扬名大发展于今朝。据《九华山志》载:“黄石溪茶,生悬崖绝壑,云雾弥漫,春夏之交始萌芽,茎条虽长,旗枪不展,色香味俱臻。”1915年巴拿马赛会曾得金质奖章,1956被评为安徽十大历史名茶。黄石溪毛峰茶以芽叶肥状,白毫显露,色泽深绿,香气馥郁,清香高久,滋味浓厚,鲜爽回甘,耐冲泡著称。

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千年以降,代代茶人遵循节气制茶。为保证制造出无可挑剔的口感和品质,今天的安徽优质茶产区,依旧遵循古历,只采撷初春最美好的时光。

“自古名山出名茶”,彰显的是地理风貌决定植物生长的朴素之道。今天,如果游历太平、石台、岳西、霍山等地,你会发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守护,仍是徽茶卓越内质最大的支撑点。


    相关新闻
做强一片叶子 带富一方百姓